“先锋精神”的坚守与对话——1985-1995的《收获》与“先锋小说”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获》在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作为“先锋小说”的主要阵地,见证着“先锋小说”近十年的发生与发展。但是二者的“联姻”绝非偶然,而是彼此的双向选择。   首先,从《收获》方面看,它“先锋”的办刊理念是吸引“先锋作家”踊跃投稿的重要原因之一。《收获》的“先锋”办刊理念表现在:对五四文化精神的传承;对政治的规避;对商业的拒绝;对青年作家的推举。与此同时,《收获》的主编与编辑所特有的知识分子品格为《收获》团结了一批固定的作家,培养了许多新的作家。作家与编辑的脾性相投也成为了《收获》与“先锋小说”联姻的人为因素——《收获》前两代的主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第三代主编李小林也极为重视对青年作家的推举和培养;最为重要的是有着“先锋编辑”之称的程永新对先锋作家作品的发掘,并以专栏的形式推出了“先锋作家”们的作品。   其次,从“先锋小说”方面看,笔者从地域文化影响的角度探寻《收获》与“先锋小说”之间类同的文化认同与同源的精神内核。《收获》的所在地上海被称之为“先锋的城市”,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社会都体现着一种开放、前卫、先锋的姿态。代表着上海精神的“海派文化”伴随着历史的演变,到80年代后融汇了西方文化与江南文化双重元素也彰显出了一种“先锋”的精神。经查证,《收获》的编辑们以及在《收获》上发表了作品的“先锋作家”多为江浙籍,他们都受到了江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侵染,文化品位类似,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于是一拍即合共同在当代文学史上抒写了辉煌的十年。   最后,在探究了《收获》与“先锋小说”双向选择的原因后,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将《收获》与“先锋文学”合作的十年做了一次梳理。主要从三个具有标志性的时段分析了《收获》上所发表的“先锋小说”。以此阐述《收获》并非仅仅是“先锋文学”发展的记录者,它更是参与者,甚至是“事件”的制造者。与此同时,“先锋文学”也成就了《收获》的十年,它为《收获》培养了许多固定读者,稳固了《收获》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为《收获》“纯文学家园坚韧的守望者”的品牌形象提供了典型的素材。总之,《收获》与“先锋文学”的合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不可能的可能,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实际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几乎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
在水墨艺术的讨论语境中,相较于“笔墨”、“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必要与可能、“水墨边界与内涵”等话题而言,“色彩”之于“水墨”的命题热度没有那么高。我觉得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让人们方式的发生了改变.但是,在享受计算机技术便利性的同时也要客观的认识
帝王故事历来是作家们所喜爱的创作题材,当然在不同的时代作家们塑造出的帝王形象也是不同的。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二月河运用儒家伦理思想成功的塑造了康雍乾三代盛
乡村文学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先秦《诗经》就已经出现,到魏晋南北朝,特别是东晋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风格,至唐代时山水田园诗歌盛极一时,形成了独立的诗歌派别。词在中唐开
王蒙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历来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如果以《青春万岁》为起点,对于王蒙小说的研究历程走过了60多年。直到现在文学评论界对王蒙小说的关注
作为智能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联机手写识别,在文献检索、机器翻译、办公自动化和辅助教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联机手写体藏文识别作为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涉
汽车配件的经营不同于生活资料和普通生产资料的经营,它需要许多专业知识,这包括对所经营的每个车型、每个零件,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专业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经营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积极提出解决安全风险的措施,重点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增加网络防火墙,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