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是自然界来源丰富的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但壳聚糖溶解性能差,不溶于水、碱以及一般有机溶剂,极大限制了其各方面的应用,对壳聚糖结构进行化学改性修饰,得到所需功能的壳聚糖衍生物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原料,首先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得到具有亲水性质的羧甲基壳聚糖(CMCS),以其为壁材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并进行性能表征;然后将亲油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子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分子上,得到两亲性羧甲基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CMCS-co-MMA),以其为壁材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并进行性能表征;最后,对两种壁材制备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在光稳定性、释放特性以及杀虫持效期等方面的性能进行考察。具体内容如下:利用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制备得到亲水性壳聚糖CMCS,并以取代度为考核标准,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各参数变化对CMCS取代度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为24 g,氯乙酸用量为10 g,异丙醇用量为20 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5h。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热重分析(TGA)对CMCS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反应的目标产物与预期结构相符,且取代度最高为0.81。采用复乳-乳化交联法,以CMCS为载体,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并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核标准,考察了 CMCS浓度、乳化剂浓度、油相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CMCS浓度为2.5%、乳化剂浓度为5%、油相用量为16 g、交联剂用量0.3 g。通过外观形貌观察、粒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CMCS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V@CMCS微胶囊D50为18.2 μm,分布不均匀,存在破损现象,包封率为71.5%,载药量为17.7%。利用MMA对CMCS壳聚糖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得到两亲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CMCS-co-MMA,并以接枝率为考核标准,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各参数变化对CMCS-co-MMA接枝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MMA用量为4 g,引发剂用量为2 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h。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热重分析(TGA)对CMCS-co-MMA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反应的目标产物与预期结构相符,且接枝率最高为0.77。采用复乳-乳化交联法,以CMCS-co-MMA为载体,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并以包封率为考核标准,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 CMCS-co-MMA浓度、乳化剂浓度、油相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CMCS-co-MMA浓度为2.5%、乳化剂浓度为5%、油相用量为16 g、交联剂用量0.3 g。通过外观形貌观察、粒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AV@CMCS-co-MMA微胶囊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V@CMCS-co-MMA微胶囊粒径为11.0 μm,分布均匀,无破损现象,包封率为85.0%,载药量为37.2%。以阿维菌素原药为对照,考察了上述两种壁材制备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在自然条件下光稳定性、在20%乙醇水溶液中的释放特性,以及防治小菜蛾幼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两种壁材制备的阿维菌素微胶囊暴露于室外自然条件下,10 d后,AV@CMCS微胶囊中的阿维菌素光降解率为30.2%,对比原药将降解时间延长约1倍,AV@CMCS-co-MMA微胶囊中的阿维菌素光降解率为16.9%,对比原药将降解时间延长约3倍;在20%乙醇水溶液中的释放曲线通过Ritger-Peppas释放模型拟合,结果表明AV@CMCS微胶囊为不规则扩散,其t50为28.35 h,AV@CMCS-co-MMA微胶囊为非Fickian扩散,其t50为74.23h;持效期试验表明,两种壁材制备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初期防效不及水乳剂,但持效期较长,且药效稳定,施药21 d后小菜蛾幼虫死亡率分别为50.2%和 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