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笛与管弦乐队协奏曲《愁空山》是作曲家郭文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作为知名的重庆籍作曲家,郭文景通过对各种音乐技法的运用与创新,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巴山蜀水浓郁的精神与文化气质。本文绪论部分介绍了作曲家的生平及经历,以及《愁空山》的创作背景,并简要概括了《愁空山》的创作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部音乐作品。关于音色问题的讨论,离不开其它相关作曲技法的帮助。第二部分主要从曲式结构、核心音高材料、和弦形态与调性思维等作曲技法方面对作品进行概括,以期为后续的配器分析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第三部分主要就音色节奏在作品中呈现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讨论。作品中音色节奏共分为‘‘点’’型转换、“线”型转换和“面”型转换三种形式。“点”型转换中,音色与音色间呈现“点”状分布。节奏形态上,“点”.状音色的载体,往往时值较短。“线”型转换在转换频率上,比“点”型转换音色节奏稍慢。“线”型转换特征偏向于表现行进中音色的清晰表达,强调的是音色相互间转化所带来的舒缓的音色流动感。“面”型转换的音色节奏强调的是在音色结构中具有一个厚重的较为固定的混合音色层,各个纯音色、同质混合音色或异质混合音色都以固定混合音色层为基础,在其上面进行音色的添减,从而使纵向结构在横向进行上发生音色的改变。第四部分首先对织体的概念进行说明。织体作为音色的载体,在音色分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全面掌握作品中织体的成分与类型是配器分析的前提。接下来对织体各层次间两种整合“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层原则”体现出的各层次间以不同质素的音色使之相互剥离这一过程,通过各功能层音区或音色凸现;“混合原则”体现了各层次间相互交错,或者看作是音色组合上的“二次”融合。“混合原则”不强调各功能层的质素状态,只强调相互间是否交错。第五部分主要就作品中音色的融合与对比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从音乐创作本身出发,从其它学科中引入明暗度、软硬度的认识,从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上对音色的融合与对比问题进行研究。对于音色融合度问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来进行划分。所以,在具体分析上尚存在不同的结论。第六部分,主要讨论了独奏竹笛的选择与作品中竹笛常见的演奏技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