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将税后收益在现金发放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财务策略,不仅是公司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重要的公司财务实践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股利政策本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以合作或竞争的方式不断谈判博弈的结果,而股权结构则是决定各主体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因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必然影响到其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于代理成本理论,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特征,具体阐述了存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在合法的现金股利支付和其他可能的利益侵占行为之间博弈的过程。基于此,本文构建了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作用模型,理论分析了股权结构各维度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实证设计的过程中,本文创新性地引入Banzhaf指数作为衡量股东控制权的指标,并在Logistic回归模型和Lintner股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关于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力度的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1)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力度都有正向的显著影响。(2)股权制衡度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对分配力度影响不显著。(3)在股权属性方面,是否为国有控股公司这一特征对现金股利支付影响不显著;流通股比例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倾向和力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只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影响。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股权制衡机制;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完善现金分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