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也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还是他的哲学原理,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美好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也即共产主义思想何以成为科学的问题。马克思实现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不仅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超越,更是通过对自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超越这一环节来完成的。本文在忠实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基础之上,从思想史的视野来研究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即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反映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文本著作进行研读,以历史的、逻辑的方法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1844年之前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最初接触和探索。在《莱茵报》时期,由于马克思当时还是黑格尔主义的唯心主义者,他坚持理性至上来说明现实,对共产主义的论证也是从理性论证入手,而林木盗窃案和摩塞尔地区农民处境问题使马克思意识到了理性原则与物质利益的矛盾,从而促使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认识由黑格尔影响下的理性共产主义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支配下的共产主义转变;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阐发则是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立场进行论证,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第二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述虽然没有超出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的旧框架,但马克思已经开始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财产进行分析,这就为马克思突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迈向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从社会客体的角度研究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提出了人类历史的发源地是“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进而为共产主义的论证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实现了共产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初步结合。第四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共产主义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五部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并实现了共产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融为一体,使共产主义思想进一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