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叙事理论——以《解读叙事》为中心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勒在中国的接受受到他的“解构主义”的理论姿态影响,以至于大量的论文都集中在他的“解构主义”方面,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米勒在1966年结识德里达以后,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而忽视了20世纪40-70年代的米勒,忽视了新批评和意识批评在他思想中的根深蒂固性。正如在国内关于“解读叙事”理论引发的争论一样,这里面存在一个如何面对理论与具体的批评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批评家的米勒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解读叙事》中,米勒不仅仅是对《小说与重复》中的“重复”观的一种重申,也不止是《重申解构主义》一书的简单地文学批评实践。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理论家的米勒和作为批评家的米勒不完全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关注一个理论家的理论分析的同时,更应该仔细研究他的批评实践,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寻找“差异”,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也是一篇研究性论文的价值所在。 本文通过对《解读叙事》一书的解读,主要思考了米勒的“反叙事学”理论姿态的本质。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解构主义者,在他的叙事态度和叙事实践之间,存在着许多悖论。此外,米勒的“解构叙事”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在解构着别人的同时,也在解构着自身。他的“重复”与“反讽”概念,并不能构成对经典叙事学的根本解构,也无法建构起自己的“新叙事学”,与其说他说出了经典叙事学的不可能,不如说他是在竭力完善经典叙事学,是对经典叙事学的一种补充。
其他文献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诗人。在闻一多的诗歌中,幽默风格的表现虽不显要,但也有迹可循,是贯穿其创作生涯的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 从风格演变的角度着眼,闻一多新诗
元稹或通过专文论述表明诗学观点,或在诗歌语句中发表看法,其诗学思想在唐代诗学思想史以及中国诗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前人对元稹诗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兴盛,让·鲍德里亚思想日益为中国学者所接受和重视。国内学界对鲍德里亚的接受已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对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尚处于探
对弯管二次流的研究因弯管技术在各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了发展。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弯管二次流形成原因、流动特性及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
期刊
@@
《中华大字典》于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陆费逵、欧阳溥存等编,它是我国辞书史、文字学史、语言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它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字书的发展进入
弗洛伊德在对梦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发现了无意识的存在,引起世人关注的同时也开启了人们对无意识更深入的研究。拉康就是对无意识理论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的主要贡献者,他认为无意
本文主要研究成仿吾的文艺思想及文艺批评的相关理论,在以往学者对成仿吾文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成仿吾文艺观研究的现状以及薄弱之处,对成仿吾文艺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