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FI,即私人主动融资模式,是一种有效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项目投融资模式,它是对BOT模式的优化和发展。PFI模式既有利于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也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和渠道,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PFI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诞生以来,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行实施的一种重要投融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PFI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并有利于克服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式的弊端。但是,目前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PFI模式的认识还不足,相关法律制度也不完善,不利于PFI模式在我国的推行。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PFI模式进行探讨,为我国PFI模式的推行提供理论指导和法律保障。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PFI模式的主要法律关系、运行的法律框架及所遵循的法律原则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引入PFI模式存在的法律障碍,并提出了克服障碍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PFI模式中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政府与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与项目公司、政府与项目公司等三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从法律关系的性质、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方面对这三种主要法律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PFI模式运行的法律框架,分别介绍了PFI模式运行过程中所签订的几种主要的法律合同,包括基本合同、股东协议、项目贷款协议、工程承包合同、项目采购合同、产品或服务购买协议等,并对以上六种主要合同进行了分析探讨。文章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PFI模式运行所要遵循的法律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保护合法权益原则,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解析说明。文章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推行PFI模式存在的法律障碍,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推行PFI模式存在的法律障碍,具体表现在立法不完善、执法理念滞后和司法保障缺位等方面。文章第五部分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PFI法律制度的措施和办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