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强调银行在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即银行贷款渠道。鉴于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像我国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依靠银行间接融资的局面下,研究银行在货币政策中的传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现有大量有关研究货币政策信贷传递机制的文献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建立在银行同质性的基础上,研究货币政策信贷传递机制在我国的存在性及其作用大小。而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银行异质性问题重视不够。由于不同商业银行在微观特征方面的异质性,货币政策的变动对于不同异质性特征的银行会产生不同的信贷反应影响。货币当局在指定货币政策时如果不考虑到不同异质性特征的银行的不同反应,不仅可能导致信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还可能弱化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信贷传递机制影响实体经济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银行对货币政策反应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深人地考察货币政策变动导致的商业银行资产组合调整的结构效应,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的原因,以改善货币调控效率。本文基于我国目前银行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差异的现实,着力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系统研究货币政策信贷传递效应的银行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六部分,具体为:第一部分是绪论。文章主要是从理论和货币当局宏观调控实践角度提出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是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刻画与描述。以我国上市的16家银行为代表,对银行的五种主要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刻画与描述。第三部分是制度背景描述与理论假说的提出,结合我国制度背景提出五个假说,分别阐述了银行的规模水平、流动性水平、资本充足率水平、盈利能力水平、所有权特征的不同会导致银行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冲击会有不同的反应。尤其是分析了国有银行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反应。第四部分为计量模型设定和变量的定义,将银行的异质性特征指标引入CC-LM模型。建立了考虑了银行微观异质性特征的贷款决定模型,借助stata11计量软件,通过利用GMM进行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为计量估计结果和解释。研究表明了在以资产主导型的盈利模式下银行规模对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递渠道有着强烈的影响,其次是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水平。而由于我国存在着较为完善的同业拆借制度以及银行证券等较低的回报下,流动性水平反而对银行的贷款无显著影响。此外我们也得出了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银行对于宏观调控其信贷行为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银行的异质性不同会导致银行具有不同信贷反应行为。从而为我国银行业改革、货币当局把握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