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噶当新旧两派的道次第思修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梳理。首先,对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对《菩提道次第广论》师承产生的渊源及后来的发展演变都一一进行了罗列和论述。最后,从文学视角对修持道次第的口诀,即修行颂进行了研究论述。本文的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菩提道次第广论》进行了总体的介绍,即如何理解道次第,对相关的名词术语亦作了简要的疏解与分析。其次,介绍了道次第的特点及主要内容,并且谈及对道次第的闻思学习和修习体会。经过以上常识性的知识为切入点,以整理诸多资料并进行比较论证后得出《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巨著是在何时、何地、何种因缘、何种情况之下撰写的结论。之后,以列表形式整理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引文出处,并将其跟甘珠尔、丹珠尔、《入行论》、《菩提道灯论》,以及噶当派的道次第思修口诀等诸多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论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以《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师承为主。第二章中,依照《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引文出处,根据引文的承前启后列出自释迦牟尼至宗喀巴大师的传承次第,即古代印度兴起的广大行派、深观派、伟大行派等三种派系的道次第传承——根据慈氏五论兴起的广大行派的道次第传承;依据中观六理聚兴起的深观派的道次第传承;遵循《入行论》和《集学论》兴起的伟大行派的道次第传承。这些派系殊途同归,最后集中于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自此开启了藏地的道次第之先河。对于在何时、何地、何种原因、如何撰写等方面,列举了诸多不同见解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噶当派时期,阿底峡尊者将《菩提道灯论》单独传授给了其弟子仲敦巴,然后仲敦巴传于其坐下最著名的三位弟子,开创了教诫派、教典派、教授派,三派的道次第自开创者到宗喀巴大师的传承谱系以简洁明了的图表形式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中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师承次第进行了研究。根据其师承,所传授的内容又分为八大讲义和十八大讲义,传承支系以藏传、卫传、南传三支为主,各支系及其讲义皆以简明扼要的图表形式论述。其次,《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注释——《四家合注》,首先介绍各注释,然后述以四家合注的形式出版之缘由,《四家合注》的传承有关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传承,因而对两者进行比较论述。关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独立传承者——云增·耶希坚赞、一世帕绷喀仁波切、拉卜楞格西·希热降措、康噶·楚臣格桑教授等几位道次第大成者亦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及总结。论文的第四章以论述道次第的修行颂或思修口诀的文学性质为主。发源兴起于古印度的思修口诀经过传承流传至藏地,尤其是依照噶当派的道次第修持方法而产生兴起了很多方便记忆的思修口诀。师徒口口相传的口诀传至宗喀巴大师后,大师撰写了诸多道次第修行颂和思修诗歌而将其广泛传阅,因而在新噶当派即格鲁派时期也产生了诸多形态各异的道次第修行颂和思修口诀的文学作品。这些思修口诀在内容和形式上皆具备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本人将其列为藏族传统文学,以一种全新的题材而命名为思修文学,主要内容涉及道次第的各类祈祷文、加持文,尤其是厌烦尘世、产生出离心,以六般若密多讲述菩提心的功德及通晓甚深空性观等皆是修行颂或思修口诀的重要内容。从文学思想方面来说,它能使人们认识自我,可以弘扬自利利他的社会正气,可以使人们懂得很多深奥的理论,以此看来也是可以媲美文学艺术的思想价值。另外,从表现形式来说,不仅具备文学艺术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律诗的文风特点及文学艺术的形象比喻、丰富意象,亦具有道歌诗结构紧凑、富有层次感、节奏明快、吟咏上口的特点。尤其从文学艺术的真善美等各个视角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论述。论文最后为本人的写作感言。附录部分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树状导图和章节梳理,实地调研图片,《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十八大讲义的比较图表和《宗喀巴大师传》的比较图表,以及根据格鲁派的大部著作目录所列出的有关《菩提道次第广论》师承的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