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投机构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就被奉为链接创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促进机构投资者与创业者间资金互动的桥梁,以及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助推器”和提升公司价值的“贴身专家”。然而,创投机构在促进创业板企业创新、推动其迅速创富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减持套现怪像:锁定期满立即“起身离席”、“密集套现”。这种现象不但对创业企业的后续经营极为不利,而且将让处于“炒股接力赛”末端的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可能引起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动荡,加剧创业板市场的运行风险。因此,研究创投机构自身特征、IPO后减持套现行为以及超额收益三者的深层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创业投资的概念、退出方式以及创投机构特征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回顾了创投机构特征、IPO后减持套现以及其带来的超额收益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尔后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简要的述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其次,对创业投资市场和创业板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创业投资、创业板和创业企业的互动关系;剖析了创投机构IPO后减持的现状、原因以及经济后果。再次,本文选取创业板市场2009年10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89上市公司、105家创投机构的减持套现记录为研究样本,通过研究假设、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事件研究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理论工具对剖析创投机构自身特征、IPO后减持套现行为以及超额收益三者的深层次关系。实证研究发现:(1)创投机构IPO后减持套现窗口期前后创业企业股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处于一个倒“V”的态势,这种现象证实创投机构在减持退出这个过程中的确获取了正常投资回报之外的超额收益,说明大部分创投机构的减持套现行为具有择时机会主义特征。(2)创投机构声誉高低与其IPO减持套现窗口期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呈负相关关系;相比于非联合投资创投机构,联合投资创投机构IPO后减持套现的超额收益更低;持股比例越高的创投机构其IPO减持套现的超额收益越低;相比于外资创投机构,国有创投机构的超额收益更低,民营背景的更高。(3)创投机构声誉高低与其IPO后减持套现的首次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其首次减持比例和累计减持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创投机构持股比例高低与其IPO后减持套现的首次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其首次减持比例和累计减持比例呈负相关关系;相较于非联合投资的创投机构,联合投资的创投机构IPO后减持套现的意愿相对较弱——首次减持时间更长,首次减持比例更小,累计减持比例更小;外资背景创投机构首次减持时间与国有背景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而比民营创投机构时间更长;在首次减持比例方面,三种背景的创投机构并无明显的差异;在累计减持比例方面,外资背景创投机构相比于国有背景的更大,相比于民营的更小。最后,本文基于现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主要从强化创投声誉机制作用效果(如完善创投机构声誉评估标准、强化发审委员对创投机构过去行为审查、建立IPO审核申请保证金制度等等)、规范创投机构行为(完善创投高管激励约束机制、严查创投机构的突击入股行为)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