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著名医家武之望(1552-1629),字叔卿,号阳纡,又号阳纡山人,时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人。一生亦医亦宦,治国亦医人,总结前人学说结合自已临证感悟,结晶为《济阴纲目》、《疹科类编》、《济阳纲目》、《医帜》等著作,是传统医药学界的传世之作,其卓越的贡献不容小觑。其中《济阴纲目》是有关妇产科的专著。武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纲以《内经》,目以各家,折中成书。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济阴纲目》卷一中调经门、闭经门、崩漏门所涉及调经方剂212首,借助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从性味、归经、药对、药组、药物类型及主治病证等角度,对所研究方剂中的常用药物进行挖掘性研究。数据挖掘技术与中医药学理论相结合,探讨《济阴纲目》调经方剂的配伍规律。分析显示:180种常用药物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理气、安神、解表等19大类,使用1198次。补虚药使用次数最多,为378次,占药物使用总次数的15.12%;剔除止血杂方后使用方剂184次,理血剂使用了85次,约占46.20%,补益剂用了36次,约占19.57%;对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入肝经的药最多,共101味使用811次,约占总使用频次的67.70%;14个主治病证条目中,理血剂占了9,约占总病证数的64.29%;有11个病证使用了补益剂,占总病证数的78.57%。置信度大于50%的药对、药组,药对520组,三味药组72组,四味药组20组。分析人参和黄芪、人参和白术、人参和当归、当归和川芎、当归和白芍、柴胡和白芍、桃仁和红花、阿胶和艾叶、牡丹皮和赤芍等20个代表性药对配伍,探求《济阴纲目》的组方配伍规律。①补气剂配伍行气药。“百病生于气也”,气虚多伴脾胃虚弱,补气太过易滞碍气机,故补气之时配伍行气之品,使补而不滞,通畅气机。另一方面,补气药多滋腻易于雍滞中焦,配伍行气药可使方药补中寓泻,补不致壅。②补血剂配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使补而不滞,滋却不腻。③补血剂配伍补气药。气血相生,“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脾气健运则血的化生有源,而心气的推动与肺气的调节是血行的动力。④补血剂配活血化瘀药。血虚易致血行不畅,停而留瘀,瘀而成患,另则可使补而不滞,活血化瘀药有利于补血剂发挥效用脾气充足使血循常道而。⑤补血剂配健脾药,增强脾胃纳运水谷的功能,使血之生化有源。又脾能摄血,使之循脉而行。⑥活血化瘀剂配伍行气药,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⑦活血化瘀剂配伍补气药。气为血之帅,气的推动作用是血行的动力。⑧止血剂配活血药。瘀血不去出血不止,活血之品可使血止而不留,标本兼顾,相反相成。⑨止血剂配清热药。血热迫血妄行,清热凉血可以加强止血剂之效力。《济阴纲目》治疗月经病首重气血,调理气血,治血为主,治气为佐;重视肝脾,肝藏血,脾统血,通过调理肝脾以调理气血,补脾疏肝,肝脾调和,冲任气血得畅,月经规律;临证重视补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补之”。气血充盈,血海方才按时满溢,经事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