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财政支出的研究一直局限于总量、范围和结构等方面,财政支出方式也仅仅停留在在政策制定层面上,已有成果对这方面的的关注也很不够。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庞大而繁杂,却没有一个全面、准确的划分归类体系,这也直接影响了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因此,本文以提高支出效益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财政支出方式的界定分类思路,力图对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类型和特点做一些概括,并在财政实践中有所裨益。文章首先从财政体制角度回顾了我国财政支出方式的历史演变,对我国财政补贴、财政贴息、教育券等现有财政支出方式作了剖析,分析了这些传统财政支出方式的成效和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笔者按照三个角度将支出方式重新做了一种划分:全部和部分、无偿和有偿、显性和隐性。接着,本文依据公共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于以上每一类支出都做了理论上的分析,并据此对各类支出方式的适用领域进行界定。然后本文用生动鲜明的案例对各类支出方式进行比较:以气象局经费支出方式转变讨论了全部和部分支出方式;以高速公路建设模式探讨了有偿和无偿两种方式;以住房补贴比较了显性支出和隐形支出。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公平效率、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提出了财政支出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新的财政分类收支改革是实现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的良好契机,合理选择并不断完善财政支出方式提高支出效率的必由路径,同时通过加强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也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公共经济角度对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方式进行研究,试图对财政支出方式进行一种新的划分,以期对政策实践有所启示。当然这种划分是否恰当、可行性和操作性如何等问题,尚不十分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