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PECT),评估成人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不同血压情况下大脑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54例缺血性烟雾病患者完善入院初步检查,包括详细病史询问明确烟雾病分期、24H动态血压、心肺功能及NIHSS评分,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符合试验条件的患者43例。将患者随机分入两个实验中,分别为相对高压(RHBP)实验与相对低压(RLBP)实验。RHBP实验中,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行一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并过视觉评判确定低灌注区域,选取灌注减低明显层面,用十二分区法选定ROI区域,小脑比值法得出数值并记录数据。随后于次日或隔日相同时间及环境下行第二次检查,检查前经运动负荷升高血压(较基础血压MAP升高10%-15%)。每位患者均选取同第一次相同层面记录数据。RLBP实验中,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行第一次SPECT检查,选取灌注减低最明显层面,同样用十二分区法选定ROI区域,并通过小脑比值法得出数据并记录。同样于次日或隔日行第二次SPECT检查,检查前经药物负荷降低血压(较基础血压MAP下降10%-15%)。每位患者均选取与第一次相同的层面记录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行分析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HBP实验中共22例患者,男女比为0.83(10/12),平均年龄为43.3(9.3)岁,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3例,无症状2例,头晕/头痛7例。22例患者共264个ROI区,根据灌注情况可将其分为A、B、C1、C2四类。A类为静息状态下灌注缺损区共23个,静息状态下rCBF为37.00%(2.37%),升压干预后rCBF为38.17%(2.2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B类为静息状态下灌注减低区共138个,静息状态下rCBF为78.26%(3.52%),升压干预后rCBF升高为86.70%(4.57%);C1为静息状态下灌注正常共94个,静息状态下rCBF为87.94%(1.96%),升压干预后rCBF升高为94.26%(1.7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2同样为静息状态下灌注正常区共9个,静息状态下rCBF为90.67%(2.98%),升压干预后rCBF为93.11%(2.8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22例患者共44个半球,铃木分期Ⅰ期7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8例,Ⅴ期1例,随分期增加,S呈升高趋势,且Ⅰ期与Ⅱ期和Ⅲ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BP实验中共21例患者,男女比为1.1(11/10),平均年龄为42.9±7.7岁。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无症状3例,头晕/头痛10例。21例患者共251个ROI区,根据灌注情况可将其分为A、B、C三类。A类为静息状态下灌注缺损区共17个,静息状态下rCBF为36.24%(1.00%),降压干预后rCBF为35.59%(1.0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B类为静息状态下灌注减低区共148个,静息状态下rCBF为79.20%(2.70%),降压干预后rCBF减少为69.54%(3.14%);C为静息状态下灌注正常共87个,静息状态下rCBF为88.49%(2.85%),降压干预后rCBF减少为77.87%(3.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患者共42例半球,其中Ⅰ期6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Ⅳ期15例,随分期增加,S呈升高趋势,且Ⅰ期与Ⅱ期、Ⅲ期和Ⅳ期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HBP实验中△MAP%为11.18%(2.93%),RLBP实验中△MAP%为11.74%(2.88%)。排除两个实验中A类即灌注缺损ROI区之后,对剩余RHBP实验中的241个ROI与RLBP实验中235个ROI进行统计分析,得出RHBP实验中rCBF的变化率△rCBF%为9.26%(3.24%),RLBP实验中△rCBF%为12.12%(2.6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P实验中S值为0.83(0.30),小于RLBP实验中的S值0.9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箱型图中还可发现两实验中点的分散程度较大,提示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在不同区域,不同个体可能表现出一定差异性。结论:1.应用SPECT不仅可以全面评估烟雾病患者脑灌注情况,并且通过生理负荷改变血压后,可一定程度上评估其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情况。2.缺血性烟雾病患者rCBF表现出更强的血压被动性,小幅度改变血压可引起rCBF出现较明显改变,提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受损。3.升高血压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低灌注区域rCBF。提示临床当中可通过适当升高血压改善局部灌注情况。4.烟雾病患者不同的铃木分期其脑血管调节能力具有差异,随着分期的增加呈减弱趋势。5.降低血压后rCBF的变化率较升高血压后明显,且S(△rCBF/△MAP)值同样较升压时高,可能提示相比起血压降低,脑血管自动调节在应对血压升高时或表现出更好的缓冲能力,在血压降低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血压被动性,这一现象可对围术期血压管理提供一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