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水平较高的语文工具书。其注音独具特色,采用上古、中古、现代三段式注音法,而中古音主要是采用代表中古音系的《广韵》一书的反切来进行标注。自1986年出版以来,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汉语大字典》进行了研究,但其中从语音角度进行的研究则相讨较少。本文试图对《大字典》引用《广韵》切语的情况进行一番抽样调查。本文依据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统计法、比较法、分析法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调查《大字典》引用《广韵》反切的准确性,即调查《大字典》是否全面、准确引用《广韵》反切,是否存在所引反切与《广韵》原书不一致之现象。其二,调查《大字典》合并《广韵》反切的情况。分析合并的必要性与合并的原则,并通过分析符合合并原则的现象与例外现象,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大字典》合并《广韵》反切的合理性。具体说来,第一部分,调查《汉语大字典》使用《广韵》反切的准确性。首先,分析《大字典》引用《广韵》反切与原书相合的现象。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大字典》使用《广韵》反切的准确性,并重点通过分析《大字典》使用《广韵》补正反切的现象,说明《大字典》在注音时进行了一番严格的审音工作。此外举例指出《大字典》使用《广韵》反切时,存在一种情况,即对《广韵》的错误反切不加分析鉴别地直接引用。其次,分析《大字典》引用《广韵》反切与原书不合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汉语大字典》所引《广韵》反切与《广韵》原书不合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漏收《广韵》原书的反切;第二种,与《广韵》原书用字不同;第三种,错收《广韵》原书的反切;第四种,对《广韵》反切处理不当。进而分别对四种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缺讹原因。通过前三画的抽样调查,得出结论:《大字典》前三画引用《广韵》反切准确性相当高,与原书失合率仅占2.5%0第二部分,对《大字典》合并《广韵》反切的现象加以调查。首先运用《广韵》“一字多音”的特点和语音演变的规律,说明《大字典》合并《广韵》反切的必要性。其次,对《大字典》前三画例字的合并《广韵》反切的现象加晒统计,对统计出的现象加U归类,得出《大字典》合并《广韵》反切的两大类型,并对这两类合并形式分别进行研究:一、《大字典》以“○○○……”形式合并《广韵》的反切。通过调查,得出这种以序号形式合并的反切遵循“释义不同”的原则,随後运用合并原则对这种合并类型进行深入分析。二、《大字典》以“又音”形式合并《广韵》的反切。通过调查,得出《大字典》以“又音”形式合并《广韵》的反切“遵循释义相同”的原则和“语音相接近的作为主切”的原则。接著运用合并原则对合并现象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例外情况。研究得出,例外情况有两类:第一,将释义不同的反切作为“又音”合并;第二,合并的主副切位置颠倒。通过前三画的抽样调查,得出结论:第一种,以“○○”形式合并《广韵》反切,不符合合并原则的例外情况占此合并类型12.8%。第二种,以“又音”形式合并《广韵》反切,不符合合并原则的例外情况仅占此合并类型3.7%.通过对《大字典》引用《广韵》反切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字典》的纶者在使用《广韵》反切标注中古音时,是进行了一番严谨的审音工作的,而且注意到了现代音与中古音配合的问题。总之,本文试图对《大字典》在古音标注中引用《广韵》反切进行调查,晓便为《大字典》的修订和汉语字书的编写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