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病毒血清标记物,病毒前C区变异株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183例病人,按中医辨证分为五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分别进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A/G),血清病毒标记物(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值)及乙肝病毒HBV前C区变异株(1896变异株),B超等检查,分析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相关性。 结果 ①ALT、AST在湿热中阻及肝郁脾虚型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ALT/AST在瘀血阻络型为0.91,其他各型组均大于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TBIL、DBIL值异常主要见于湿热中阻型,且明显高于其它证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湿热中阻及肝郁脾虚型明显高于其它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湿热中阻型及肝郁脾虚型ALB、GLO、A/G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ALB、A/G明显高于其它三型,(P<0.05),而GLO显著低于其它三型(P<0.05)。 ④HBeAg阳性率及HBVDNA值在湿热中阻及瘀血阻络型明显低于其它三型,(P均<0.05),而与此相反,前C区变异株在该两型较高,与其它三型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05)。 ⑤脾肿大由低到高依次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其中瘀血阻络型阳性率最高,与其它各型相比,具统计学意义(P<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