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项目根据中医药学理论以及实践的指导,将药剂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与现代分析技术手段相结合,为传统中药研究和现代化分析手段的结合做出有意义的探索。通过研究高温、高湿、强光的影响因素实验,考察胃疼宁胶囊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恒温恒湿条件下的加速稳定性实验,常温储存条件下的长期实验测试对胃疼宁胶囊进行稳定性研究,建立胃疼宁胶囊的合理有效期。通过对球松素体内代谢的研究,明确球松素在体内代谢的浓度分布,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推测球松素在体内发生代谢反应的途径,为下一步胃疼宁胶囊在体内代谢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影响因素实验(高温、高湿、强光)、加速实验(恒温恒湿)、长期实验(常温)三个实验组,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ⅪⅩ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和附录I胶囊剂的检查项,结合本实验室前期初步制订的胃疼宁胶囊质量标准草案,对胃疼宁胶囊进行稳定性研究。影响因素试验是将胃疼宁胶囊分别放置于高温60℃,高湿75%,强光4500lx±500lx的条件下,在第0天,5天,10天取出适量的样品;加速实验是在40℃,湿度7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在第0,1,2,3,6月末分别取出适量的样品;长期实验是在室温条件下,按市售包装进行存放,在第0,3,6,9,12月末分别取出适量的样品。在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将取出的样品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性状、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薄层鉴别、微生物限度检查、有效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检测。采用UPLC-MS研究分析球松素在正离子模式下的特征性裂解规律,建立测定球松素的UPLC-MS分析方法。对大鼠灌胃胃疼宁胶囊的指标性成分球松素后,采用UPLC-UV和UPLC-MS技术,对大鼠灌胃后的血浆、尿液、粪、胆汁和包括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在内的组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球松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分布和代谢产物、代谢途径。结果:(1)胃疼宁胶囊在三项实验下,高温60℃在5天和10天胶囊壳会变硬,高湿75%10天胶囊壳会变软,强光条件下胶囊壳无明显变化,其它各项均符合要求。加速实验在3月后出现胶囊壳变软;长期实验在12月出现极少量胶囊壳变硬。(2)5只大鼠单次灌胃给药球松素后,建立球松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根据平均药动学参数,最大血药浓度为Cmax=45.51±19.33(ng/ml),最大的浓度点(即达峰时间)Tmax=12.4±9.84(min),消除相的半衰期t1/2=221.64±139.52(min);在排泄物中检测出的球松素原形,尿样在给药4h时有排泄高峰,粪样是在12h后到24h间为排泄高峰,胆汁代谢是在0h到7h间排泄较快。大鼠灌胃球松素后,球松素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织中分布的经时变化,在胃中分布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小肠,再次为大肠、肝、肾、心、肺、脾。从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浆和尿液中发现了原形M0和10种代谢产物。其中M1可能为球松素在异构酶作用下发生异构反应得到的球松素查耳酮,M2为球松素去甲基化产物,可能为乔松素,M6为球松素羟基化反应的产物。结论: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长期实验对胶囊壳均能产生影响--使其变软或变硬,而内容物均无明显变化。通过影响因素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胃疼宁胶囊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和高湿,对于打开包装的胶囊尤其要做好防潮处理。通过加速实验结合长期实验现有的结果,推算出胃疼宁胶囊的有效期为1年。根据规定需要继续测长期实验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数据。由血浆的动力学参数可知球松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排泄规律的数据显示,尿样、粪样、胆汁总的排泄量很低,因此,球松素主要是在体内发生转化和代谢。本项目研究的胃疼宁胶囊是治疗胃病的中成药,其中含量较高的球松素在组织样品的分析结果中,在胃和小肠中的分布最高,这个实验结果也表明了球松素是胃疼宁胶囊中的主要作用成分之一。通过初步分析,在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途径多样化,代谢物产生多样化,发现的10种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包括了异构化,去甲基化,羟基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还能进一步发生羟基化、甲基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