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采矿方法协同开采条件下采场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江西省地处横跨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单元,地质历史时期有多次岩浆活动,省内地下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查前景。宁都盆地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断陷盆地的发育有助于地热资源的储藏,研究该盆地的速度结构可以为探究地热资源分布提供关键信息。目前,前人在该地区的速度结构研究分辨率较低,无法获取宁都盆地内部速度结构信息、基底埋深以及主要的断裂分布情况。因此,本文基于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开展宁都盆地结构和构造研究。
  在江西赣州市宁都盆地布设了35台为期一个月的地震密集流动观测台阵,对波形数据进行去除
多屏障深地质处置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方法,但深部赋存的地下水不仅会侵蚀周边围岩,还会成为核素向周边环境扩散的媒介,威胁处置库的安全。本文以北山新场重点地段为研究区,通过采集该重点地段花岗岩样品和北山地下水可能补给区的天然水样品,开展不同温度、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试验,分析试验溶液的水化学组分和岩样氧化物组成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饱和指数法,分析试验过程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并将各试验溶液与北山深部钻孔地下水进行水化学特征对比,综合推测北山新场重点地段深部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碳酸岩矿物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其岩浆-热液演化历史,而且对成矿也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是碳酸岩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选取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以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等高精度的原位微区分析技术为支撑,对华阳川矿床铀铌矿物和典型副矿物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岩相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矿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获得矿物类型、化学成分、成岩-成矿年代学、矿物演化、元素迁移规律等重要的信息,为深入研究该矿床的成矿演化过程和成矿机理提供依据
高放射性废物实施深地质处置是当前公认的,最有效、可行的处置方法,深地质处置库选址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当前我国粘土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正处于规划选址阶段,内蒙古塔木素泥岩预选区显示出巨大潜力。为推进粘土岩处置库选址进程,在塔木素泥岩预选区推荐预选地段,亟需系统开展预选地段演化特征、目的层成因等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并对预选地段作为处置库场址的适宜性开展综合评价。为此,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现代数学方法等为理论指导,首先在塔木素泥岩预选区推荐重点预选地段,再对预选地段目的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等
诸广山复式岩体位于华南铀成矿省的桃山-诸广铀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之一。三九地区位于诸广中段,处于鹿井、城口铀矿田之间,该地区近十年来的找矿工作取得不少突破,其铀资源量已提升至矿田级别。前人已在三九矿田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丰硕工作成果。然而,相比诸广岩体南部,三九矿田的富铀老地层、产铀花岗岩体、铀矿物和主要共伴生矿物、常见矿化指示标志、矿床形成时代、成矿流体性质等重要矿床学内容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对区内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深入认识。
  本文以湘东南诸广中段三九铀矿田部分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北地台的一部分。矿体主要产于直罗组下段(J2z1)砂岩中的古层间氧化—还原(绿色砂岩—灰色砂岩)过渡带靠灰色砂岩一侧,多呈板状产出。主要控矿因素有古层间氧化带、岩石地球化学酸碱度、砂体非均质性、还原介质的成分和形态及断裂构造。
  本文在搜集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钻孔编录的基础上,通过α径迹蚀刻、扫描电镜、电子探针、ICP-MS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纳岭沟铀矿床地质特征、铀矿物的类型及成因、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较
重力勘探是进行地质调查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广、探测深度大及应用效果好等优点。相对重力异常而言,重力梯度张量能够更好地识别微弱密度异常体,对浅层地质结构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同时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场源异常信息。
  本论文从常用典型地质体的重力异常公式出发,给出了不同形状地质体的重力梯度张量全分量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张量解析信号的概念,该方法适用不同几何形状地质体的重力通用表达。通过重力梯度全张量解析信号进行求导,推导出了全张量解析信号的总梯度,根据不同高度上的全张量解析信号总梯
黏土岩作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围岩之一,其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塔木素深部黏土岩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点荷载拉张变形、单轴压缩变形、不同围压压缩变形及微观变形三维CT扫描等宏细观试验,研究了塔木素深部黏土岩的力学强度特性及损伤破坏特征,并提出一种修正的非线性Mohr-Coulomb强度准则对黏土岩强度进行评估;其次,基于该修正准则建立了考虑损伤阈值的塔木素深部黏土岩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分析了黏土岩损伤演化规律;此外,还通过建立的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脆性评价新方法对黏土岩的脆性
石墨烯基三维结构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的网状结构,作为废水处理材料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循环再生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为了扩大石墨烯基三维结构复合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以聚氨酯(PU)泡沫为骨架,高阳离子交换容量的GOs为原料,根据不同需求添加壳聚糖(CS)、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采用多次自组装法制备石墨烯基三维结构复合材料。采用FT
矿山开采导致大量尾矿暴露于地表,经风化淋滤极易发生酸化,重金属物质随之析出。重金属物质淋滤或随水迁移时,可通过吸附作用等与水悬浮物融合或形成沉淀物质,进入矿区水体与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本研究以粤北某尾矿区及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对极具风险的矿山土壤-地下水环境展开研究,并对该区域进行重金属风险评价。此次研究重点开展于矿区尾矿石、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的地球化学研究,对粤北多金属矿区尤其是冯屋-凉桥河段及周边由于矿渣堆积淋滤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矿区改良与复垦提出了部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