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和西汉冲突研究: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3年的东亚两强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3年,东亚地区有两个强大经济政治集团:亚洲北部草原的游牧经济政治集团匈奴和南部的农业经济政治集团西汉。两强在亚洲大陆北部进行殊死较量:游牧者抢劫和定居者反抗带来的大规模战争,匈奴分裂和最终被消灭。北匈奴西迁后东亚北部出现权力真空,一系列其它经济政治集团进入这个真空,一系列与南方定居者之间的互动后,东亚再次形成草原游牧经济政治集团和农耕集团的力量均衡。汉匈这两个生存方式迥异的经济政治集团之间在生活方式、价值观相互竞争,在边境地区相互扩张。本文对匈奴和西汉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分析,汉匈对抗事实上构成了经典的“两强共处一系统”的模型,为国际关系研究两强结构提供了案例。在匈奴和西汉的“两强结构”中,双方稀缺的东西不一样、追求的目标各异。匈奴方面,由于其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其游牧特点方便了它通过军事手段抢劫外部世界,获取资源、迫使外部世界向其提供产品。然而战争打断了游牧经济脆弱的生产,匈奴需要抢劫周围其他人群的人口,一方面补充游牧生产人力不足,另一方面为其生产产品。匈奴进行军事劫掠或者和亲互市都是服务于获取资源的目的。匈奴的政治组织是建立在组织游牧人群对外劫掠以获得外部世界资源基础上,一旦单于无法带领游牧者获得外部世界产品,其政治组织就会趋向崩溃。单于并不能有效控制基层部落,为了最大程度的控制游牧人群,统一草原的话,单于必然要给游牧人群以经济利益,同时不能对游牧者剥削太重。普通游牧部落是跟随单于,还是投降中国,或者再叛变中国,都是建立在能否获得外部世界的资源的基础上。对于西汉来说,面对匈奴人的军事劫掠,西汉统治者一直希望武力打击。汉武帝时期,对外用兵的思想与儒家提倡的“天下”图景结合形成了西汉的“天下”观念,这个观念影响下,西汉出兵打击匈奴、对外进行军事扩张。“天下”观念实际上指导了汉武帝之后西汉的对外实践。“天下”观念下,西汉在对外关系中主要奉行“霸道”,力图建立西汉控制和主导的“天下”,实现西汉的永久安全。汉匈两强的冲突是在不同的原因下进行的。
其他文献
朴正熙政府的越南派兵政策是韩国现代史里非常重要的外交政策之一。当时韩国国内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朴正熙政府如何作出这么艰难的选择,是本论文的研究出发点。对此,本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国际政治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安全发生了新的变化和扩展。近年来,国家间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较量越来越集中体现于以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石油的供给速度,中国也从一个石油出口国,变成了越来越依赖于国外石油以弥补国内石油储备的不足的进口国。这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
韩国同中国有着悠久交往的历史,并且在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近现代国际形势的变化,韩中两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冷战的影响,韩中两国被人为地隔绝了将近半个世
融入中心工作,全面参与管理,锻造党组织的各种能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才是企业需要的。 Into the central work, full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民事审前准备活动既是我国第一审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包容了多项诉讼制度的一个集合,它关系着后续庭审程序的顺利进行和裁判结果的正确作出。在我国,不仅有民事
在全球变暖的大潮中,本文以怀疑全球变暖理论的眼光,大胆地思考对于中国有利的外交政策。基于对全球变暖理论及其改善方案持有的反对意见,本文对于中国的环境外交政策进行评
一带一路战略为高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扎实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目前西南民族地
在海报设计中,对审美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根植于设计者思想里的审美意识的传承,二是对这种审美意识的创新与发展。 In the poster design, the aesthetic req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