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耐密植的油菜品种是发展油菜机械化的主攻方向之一,而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棒状”主花序油菜是一个由主花序结荚异常多的突变品种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出的油菜新品系,用其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差异较大的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7分别做为母本进行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体系(P1、P2、F1、B1、B2和F2),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上述两个组合分别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棒状”主花序油菜这一新品系进行分子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棒状”主花序油菜×沪油17正交组合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的遗传体系是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0模型)控制的,其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都为正向效应,数值均为26.4934,2对主基因显性效应均表现负向减效,效应值分别为-24.657和-24.6583,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棒状”主花序油菜×沪油17正交组合F2群体中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22%和19.17%,主序多荚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棒状”主花序油菜×沪油17正交组合6个分离世代平均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8.03%,环境因素对主序多荚性状影响较大。2、“棒状”主花序油菜×沪油17反交组合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的遗传体系是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0模型)控制的,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表现出负向减效,就2对主基因的显性方向而言,2对主基因都表现为主花序多荚对少荚的部分显性。“棒状”主花序油菜×沪油17反交组合中,B2和F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44%、20.67%和51.06%、22.32%,表明这两个世代中主花序多荚遗传主要表现为主基因效应;在B1世代中,主基因遗传率为9.47%,要显著小于其多基因遗传率,表明在该世代中主花序多荚遗传主要表现为多基因效应。且环境因素对该组合主序多荚性状影响也比较大。3、建立“棒状”主花序油菜与其它19种常规栽培品种材料的SSR标记指纹,采用200余对引物对其进行试验,共筛选出4对SSR引物经组合分析可以将“棒状”主花序油菜与其它19种材料有效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