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回用对补给河流水质的影响及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对污染物的响应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和2018年5月,在海河流域非常规水源补给下的河流中选取了五大河之一的潮白河和北京城区内四个典型中水补给的河流(清河、亮马河、北小河和凉水河)为研究水体,分析了沉积物中三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及其变化,采集了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的样本进行生物标志物测定以及转录组测序,并利用沉积物样本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化学污染现状。运用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受试生物的毒性效应,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查明其毒性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沉积物表层的化学污染物状况
  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12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 PAEs)和内分泌干扰素(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含量最高的是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上游采样点,其中,Σ18PAHs含量达到1013ng/g。每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3种污染物含量从上游采样点到出水口采样点再到下游采样点呈现递减趋势,说明污水厂处理后中水的排入起到了稀释作用。
  (2)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底栖动物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以及综合生物标志物指数(IBRv2)
  底栖生物样本中的6种生物标志物(乙酰胆碱酯酶、脱乙基酶、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生物标志物浓度与沉积物化学污染物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两年检测显示,四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除了2018年的清河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外,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关酶活性均被激活。从IBRv2的结果来看2017年各采样点按受影响严重程度排序为:北小河上游>小红门上游>北小河出水口>酒仙桥上游>小红门出水口>酒仙桥出水口>北小河下游>小红门下游>酒仙桥下游;2018年IBRv2情况与2017年基本一致。从影响程度来看,污水厂上游污染严重,下游因有中水补给的稀释作用而污染程度有所降低。
  (3)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段底栖生物的转录组测序
  在本实验中,我们运用RNA-seq测序技术获得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表明,径流中的污染源影响了铜锈环棱螺以及摇蚊幼虫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心肌收缩、溶酶体等,这些信号通路与DNA损伤和细胞代谢等有紧密联系。其次,通过对组装的转录本序列进行比对和注释发现,底栖动物转录组测序得到的转录本的注释率较低。
  (4)潮白河表层沉积物的化学分析
  2017年和2018年潮白河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样点均是处于下游农业区的大刘坡,其值分别为411.25ng/g和482.38ng/g,含量最低值均出现在上游山区的水泉裕样点,其值分别为69.66ng/g和67.22ng/g;。两年监测均显示沉积物PAEs含量最高的采样点出现在下游农业区漫水桥,其值为2961.5ng/g和12194.1ng/g,最低值出现在上游山区的水泉裕样点其值分别为1017.1ng/g和2713.16ng/g;沉积物中EDCs空间分布规律与PAHs、PAEs相同年都是下游农业区采样点污染严重而上游山区污染较轻。
  (5)潮白河摇蚊幼虫生物标志物的响应特征与转录组测序
  潮白河摇蚊幼虫生物标志物响应在不同的采样点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摇蚊幼虫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活性在城市区和农业区的5个采样点表现出较高水平。同样这5个采样点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等酶活性都有显著的升高,说明生物受外源性污染物影响氧化应激响应。IBRv2结果显示,2017年和2018年各采样点受影响程度排序均为:大刘坡>漫水桥>后独立>白庙村>万福辛庄>古北口>水泉裕,下游由于一些再生水回用汇入径流使得沉积物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生态风险增加。通过对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的unigenes数量最多,这些信号通路与疾病发生、细胞凋亡和细胞离子交换相关,其次是参与代谢系统相关通路,包括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整理发现,从上游采样点到下游采样点随污染程度的加深代谢信号通路减少,而氧化损伤、炎症反应以及癌症效应等信号通路逐渐增加。转录组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化学品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分析的结果。
  综上,再生水回用对本身污染较重而受纳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厂出水补给的河流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但对潮白河污染较轻的河段有加重作用,说明不同污染程度的纳污河流或河段受再生水回用的影响不同;大型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的生物标志物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沉积物的污染程度以及变化,可以用于评价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由重金属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当富含大量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使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威胁。然而,重金属废水中蕴含着丰富有价值的资源。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在回收金属资源时,需要大量的动力和化学药剂消耗作为代价。因此,研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处理工艺,从重金属废水中回收有价资源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实现重金属废水的资源与能源化,并
学位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不同环境介质中抗生素频繁检出。由抗生素残留诱导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的新兴污染物,被列为对公共卫生的三大威胁之一。然而,污水处理厂中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旨在去除水体中有机物、氮、磷等常规污染物,对抗生素、耐药菌(ARB)及耐药基因(ARGs)的去除十分有限。因此,急需建立一种高效彻底的抗生素及耐药性去除技术。本文主
学位
城市热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健康,它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近年来,在城市热岛与气候变暖的双重作用下,大多数城市在夏季都受到“高温热浪”威胁。因此,城市热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如何改善城市热环境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与难点课题。基于长时间序列逐日气象数据,本研究明确了中国城市热环境和热舒适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剖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
学位
地震特别是强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地震后短期内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改变区域的地表景观格局,留下大量的危险隐患,改变近地表系统的内在过程或特性,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影响区域承载力和恢复力,改变区域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状况。选取汶川地震重灾的十个县市为研究区,从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演化视角出发,结合文献查阅、野外采样、遥感反演等数据挖掘手段,开展生态地质调查;运用GIS分析监测区域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以
学位
中高纬度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黑龙江流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域的北缘,是我国东北地区中高纬度泥炭地主要分布区,但该地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东北地区沿黑龙江流域采集表层土壤孢粉样品以及沉积柱芯,基于沉积物年代学与孢粉学分析,重建湿地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强度,以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规律,进而探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湿地演化的影响。1)现代花粉、植被、气候和人
学位
绵远河流域是四川省重要的磷肥和磷化工生产基地,其沿岸分布了多达千余座的工厂企业且该河流穿过了许多人口密集区。上游磷矿开采;中游农业灌溉,磷化肥的生产;下游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等,共同造成了绵远河严重的污染,严重危害着沿河两岸生活的居民的健康,也严重影响着两岸农作物的生长。以上各种工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的综合影响加大了河流污染源追溯及污染治理的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绵远河污染状况、污染物污染机
学位
砷(arsenic,As)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强烈受控于As的形态,而As形态转化又与铁硫等的氧化还原过程紧密耦联。异化铁还原菌(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Bacteria, DFeRB)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介导的铁硫还原在As的界面行为与效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关DFeRB和SRB介导的As形态转化及其潜在路径、
大气CO_2浓度的不断升高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传统的物理化学CO_2封存技术存在运行成本高、产生有害物质等缺点。微生物CO_2固定为此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的解决途径,且可以同时伴随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生产,帮助缓解资源紧张。本论文以微生物封存CO_2生产L-苹果酸为研究模型,基于化学计量学和文献挖掘分别设计了自养协同CO_2固定途径、异养协同CO_2固定途径、新型光驱动CO_2固定系统以及新型光
学位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境生态地球化学领域获得重要应用,成为水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研究的热点。光催化氧化技术的核心是光催化剂。铋(Bi)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低毒性和低放射性的元素,被称为“绿色元素”。我国的铋矿资源储量丰富,铋金属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医药行业、铋合金及冶金添加剂行业。目前,国内铋行业对铋金属下游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进一步拓展铋资源的实际应用非常有意义。本文研究铋系半导体材料在水体污染物降解方
学位
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应用于脱除工业废气中的SO_2组分,以减小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其中,电力供应、金属冶炼以及石油加工炼焦是三大主要的含硫废气排放工业类型,我国年累计排放量达千万余吨。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脱硫设备为脱硫反应器,在反应器内部伴随着气-固、液-固或气-液-固三相的流动,如此复杂的多相体系同时伴随着颗粒聚团等多尺度结构和颗粒各向异性特性,直观表现为各相的不均匀分布特性,并直接或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