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合作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教师精诚合作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间合作还存在着诸如形式化严重、实效性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下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更是影响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而,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合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原则和对策,是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此问题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价值,更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已有文献对相关问题探讨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实际的调查研究比较缺乏。鉴于此,本研究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个案,对中小学教师合作现状作了深入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了促进教师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
本研究共分为5章:
第 1 章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教师合作研究,尤其是对国内相关教师合作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与概括。认为已有的教师合作研究取得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成果,然而教师合作的理论体系比较薄弱,教师合作现存问题调查的深入性不够,现有研究对策的系统性、完善性、针对性不够,仍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第 2 章是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范围与内容,研究缘起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难点以及本研究的新意之处。
第 3 章是关于教师合作性质、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的论述。首先,对中小学教师合作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了教师合作的性质、分类与特点。其次,借鉴社会互赖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共生理论和博弈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讨论了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复次,从教师劳动的集体性、教师个体间的教学差异、已有的教研组、年级组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合作的现实基础。
第 4 章是中小学教师合作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根据对安徽省无为县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分析,较为深入地剖析了当前中小学教师合作存在问题及成因。具体表现为中小学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其认识与行为相脱节;中小学教师合作形式、主题较单一,实效性较低;学校管理缺乏保障教师合作的有效措施;教师的合作素养,尤其是合作技能不高;教师合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第 5 章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合作的具体对策。认为要完善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使合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有序性原则、互惠性原则、独立自主与精诚合作相结合原则;同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对策:构建中小学教师合作型文化;完善教师合作的保障制度;将已有的教研组、年级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精心选择合作主题和形式,提供必要的合作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合作素养,尤其是教师的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