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核发育牙鲆的性腺发育和微卫星标记分析

来源 :大连水产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真鲷精子授精和冷休克(受精后2min,0±1℃持续45min)方法诱导了牙鲆的雌核发育;用28℃高温诱导伪雄鱼;分析了雌核发育牙鲆和伪雄鱼的性腺发育过程;用微卫星和RAPD标记对雌核发育牙鲆作了亲子鉴定;采用微卫星标记对4个雌核发育牙鲆家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对同一亲本的雌核发育牙鲆和伪雄鱼作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全雌牙鲆的诱导率为98.4-100%,伪雄鱼的诱导率为92.4-100%。 2.性腺在40日龄之前处于性腺生成期;雌核发育牙鲆的卵巢于70日龄、全长39.5mm开始分化(以卵原细胞和卵巢腔原基出现为标志),23月龄达性成熟,性腺成熟系数(GSI)最高(6.21%);卵黄以油滴-卵黄泡-卵黄颗粒三种形态发生,没有卵黄核。 3.在RAPD引物S56、S126和微卫星引物AB11、AB12、AY15的雌核发育牙鲆子代的DNA扩增图谱中没有检测到真鲷的基因组,子代的DNA带型和母本完全一致,表明雌核发育牙鲆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本。 4.4个家系(A、B、C、D)的子代与母本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9382、0.9486、0.9775和0.9607,表明雌核发育的子代与母本之间呈现出高度的遗传同质性。 5.用微卫星对同一亲本的雌核发育牙鲆和伪雄鱼的标记分析发现,在几个位点上二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大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其他文献
金鱼是由我国野生鲫演变而来的一类观赏鱼类,头瘤类金鱼是其众多品系中重要的一类。头瘤类金鱼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头瘤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的影响,然而其头瘤的产生机制尚
本文应用垂直平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成体的肝脏、心脏、脑、性腺、肌肉、血液等6种组织中MDH、LDH、POD、G6PDH、a-AMY、SOD、EST,、ALP、
本试验通过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这两个东海的常见经济种群,根据标志鱼类的生物学的特点,找出其适合使用的标志方法,为今后增殖放流时大
本文对贝类四倍体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贝类四倍体育种的研究现状与意义,探讨了人工诱导贝类四倍体的方法和基本原理、诱导结果、诱导剂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倍性检
鱼类抗寒性状是鱼类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淡水鱼类抗寒机理了解还很少。对于一些优良的喜温性鱼类,特别是生长在北方温带水域的品种
本文以人工诱导培育的四倍体太平洋牡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怀卵量、卵子大小、性比及胚胎发育、离体精子的存活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二倍体牡蛎的比较,探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的
壳寡糖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其水溶性好,易吸收,能抗菌、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壳寡糖激活如巨噬细胞、脾脏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不仅产生活性氧、活性氮等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国单一品种养殖量最大的海水鱼类,被农业部确定为我国六种最具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然而,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大黄鱼病害问题日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