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许多高精尖产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拥有许多特性,稀土的特性使得它在传统产业已广泛应用,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稀土,如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高精尖医疗装备等都需要稀土材料,而且稀土更是广泛应用在各种高科技武器上,是全世界关注的战略资源。因此,稀土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被世界多数发达国家视为关键性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大,稀土出口贸易量占世界稀土贸易量的80%以上,因此我国基本上确立了产销大国的地位。我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中占据寡头地位,出口寡头与定价权缺失这一矛盾一直是中国稀土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稀土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如何利用当前出口寡头优势增强市场势力、提高稀土定价权,促进稀土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是当前稀土产业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本文探索并希望能达成的目的。本文以资源性稀土产品的市场势力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世界稀土贸易现状,主要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市场势力的含义、市场势力的测度、中国稀土国际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而后对世界各国稀土资源分布、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及分布、稀土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近几年来,世界的供应格局有所变化,其他国家在世界稀土供应中的占比增加,但主要集中于轻稀土资源的供应,中国稀土资源的供应尤其是中重稀土的供应在世界稀土贸易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然后从稀土出口量、出口价格、稀土出口流向以及我国稀土出口贸易政策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稀土贸易的发展现状。我国稀土的储量、进口还是出口都呈现明显的集中情况。我国稀土从出口数量或是出口金额看来都是当之无愧的稀土出口大国。通过研究稀土的国际市场结构发现,稀土国际市场属于明显的寡占型,中国在稀土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是主要的寡头之一。通过运用Goldberg&Knetter测度出口市场竞争度模型,对中国稀土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稀土出口缺乏市场势力,在主要稀土出口国市场上势力微弱,这与我国的寡头地位相悖,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却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市场势力。通过讨论稀土贸易的市场结构,从理论角度进一步把握我国稀土国际市场势力微弱的原因。从买方市场因素、稀土的行业因素、政府政策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微弱的原因。买方市场集中,买方议价能力强;行业准入限制较低,大量资本进入国内稀土行业,扩产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滑;我国国内稀土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削弱了我国的寡占地位;政府在出口配额管理方面的不力以及国家收储战略的缺位,导致我国稀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讨价还价能力不足,削弱了我国的国际市场势力。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我国稀土国际市场势力的政策建议,征收国内资源税提高行业门槛、整合稀土产业链来提高生产企业集中度、调整出口调控手段以及建立稀土战略储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