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部门如何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实现投入最小化或产出最大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各商业银行之间发现彼此效率差异、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挑战。因此,客观、准确的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其变动趋势、分析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不仅可以准确把握我国银行业经营现状,对提升银行业效率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而且对保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银行效率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基于松弛的非径向、非角度的NSBI(Network Slack-Based Inefficiency)模型,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06-2013年银行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面板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无效率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小幅回升趋势;对不同所有制银行分类别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无效率值最大,城市商业银行的无效率值最小,即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无效率值介于两者之间,并与全部商业银行无效率的平均值接近。具体到样本个体发现,兴业银行是样本银行中唯一一家位于效率前沿的商业银行,而中国农业银行的无效率值最高,即在所有样本银行中效率最差。对商业银行无效率值进行分解后发现,非利息无效是造成我国银行业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但不良贷款的居高不下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诸多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中发现,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效率有负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显著;而货币供应量和城市居民收入情况与银行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