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三种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标准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对小儿喉罩置入条件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喉罩置入的临床适宜剂量。方法:选择年龄3-8岁拟行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男39例,女21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手术种类包括: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5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例,钢板取出术18例,畸形愈合矫形术4例,疝气手术7例,包皮环切术10例。三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0.1ug/kg(Ⅰ组)、0.2ug/kg(Ⅰ组)、0.3ug/kg(Ⅲ组),丙泊酚均为2.5mg/kg主要监测指标有: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根据患儿体重分别置入相应型号的喉罩。用三分-六项指标法对喉罩置入条件进行评分:张口度(1:完全,2:部分,3:未张);喉罩置入阻力(1:无,2:轻度,3:严重);头或肢体运动(1:无,2:轻微,3:剧烈);呛咳或屏气(1:无,2:轻微,3:剧烈);吞咽(1:无,2:轻微,3:剧烈);喉痉挛(1:无,2:轻微,3:剧烈)。除外张口度和置入阻力,记录每组出现头或肢体运动、呛咳或屏气、吞咽及喉痉挛的例数并评分,计算喉罩置入条件评分为2或3分的发生率,评价喉罩置入满意率。记录三组患儿给药前(To)、诱导后(T1)、喉罩置入即刻(T2)、置入喉罩后1min(T3)、3min(T4)和5min(T5)各时点的MAP、HR,计算各观察时点MAP和HR相对于基础值(To)的变化率及最大变化>25%的发生率。记录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喉罩置入完成时间、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5min的例数。并记录发生肌僵、严重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反流误吸不良反应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结果:1.除外张口度和插入阻力,Ⅰ组喉罩置入条件评分为2或3分的例数为5例,Ⅰ、Ⅲ组未发生头或肢体运动、呛咳或屏气、吞咽、喉痉挛,喉罩置入条件评分均为4分。喉罩置入满意率三组分别为:Ⅰ组71%;Ⅱ组、Ⅲ组均为100%,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在T1时点MAP.HR与T0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Ⅰ组T2时点的MAP较T0相比明显升高,并高于Ⅱ、Ⅲ组同一时点p<0.05)。Ⅱ、Ⅲ组T2时点的MAP与T0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T2时点的HR较To相比显著升高(p<0.0 1),并显著高于Ⅱ、Ⅲ组同一时点(p<0.01),Ⅱ、Ⅲ组T2时点的HR与To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MAP、HR在T2时相对于To时增加或下降的百分率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MAP、HR最大增加或下降>25%的百分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组17例喉罩一次置入成功,3例经第二次调试置入成功;Ⅱ组均一次置入成功;Ⅲ组19例喉罩一次置入成功,1例经第二次调试置入成功,三组喉罩第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完成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时间随舒芬太尼剂量加大而延长,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呼吸暂停>5min的患儿所占比率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4.三组均未发生肌僵、严重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未应用血管活性药。结论:舒芬太尼0.2ug/kg复合丙泊酚2.5mg/kg诱导能提供最佳的喉罩置入条件并能较充分地抑制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