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夜蛾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有危害逐年加重的趋势。到目前为止,有关甜菜夜蛾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生活习性、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抗药性等方面,而在其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却极少见报道。 本文采用空气干燥法,表面铺张法,银染和C-带、G-带分带技术,以及电镜技术,从甜菜夜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入手,循序渐进地对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和粗线期联会复合体(SO)的核型、带型,以及联会复合体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甜菜夜蛾的遗传防治和抗药性机理奠定基础。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1.甜菜夜蛾雌雄虫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2;有丝分裂早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的两条染色单体并排平行连接在一起,并出现有限的连接点,但没有观察到初级缢痕出现,甜菜夜蛾染色体为弥散着丝粒染色体;中期染色体浓缩成颗粒状。 2.减数分裂偶线期,染色体的一端聚集于细胞一极,呈花束状,同源染色体配对先于两端开始,造成了不同联会复合体的互锁现象;早粗线期到晚粗线联会复合体逐渐伸长;终变期,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形成环状、端部交叉、尾尾相对的结构,而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相互平行定向,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交叉相连接;中期染色体浓缩成双半球形或哑铃形。 3.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核型中31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基本呈连续性变化,1-3号染色体较长,相对长度大于4,而4-31号染色体相邻染色体间相对长度差异不大,通常10和21号染色体上出现次缢痕;粗线期SC中,1号与31号SC相对长度之比大于2,在6-26号SC之间,相邻的两条SC长度差异均不超过4%。 4.粗线期SC染色体C-带、G带显示了较为清晰的带纹,但带纹沿染色体纵长基本均匀分布,而早中期染色体C-带、G-带显带效果不理想;银染粗线期核中可观察到两个褐色的线团状的核仁。 5.本研究中联会复合体均由两条平行排列的侧体组成,其中央轴隐约可见;甜菜夜蛾联会复合体侧向单元间发生数目不等的交叉;甜菜夜蛾至少有1条联会复合体是NOR-联会复合体,其端部与核仁相连;雌虫联会复合体中发现异形的性染色体联会复合体,而在雄虫中却没有,甜菜夜蛾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Z/ZW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