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还是日渐强大的利益相关者势力,都让企业不再是企业家单一的攫利工具。社会各界开始提出诉求:消费者注重产品质量,环保主义者讲求可持续发展,政府重视依法纳税等。企业被人格化为社会公民,在享受社会赋予其利用公共资源获利的同时,还要向社会履行应尽的责任。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重点关注“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试图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价值的联系中挖掘其经济价值,而鲜有学者关注“企业如何提升社会责任绩效”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积极性不强,主要依靠外部奖惩机制约束,因而对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因素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依靠大量资源投入,冗余资源作为超出维持经营需要的部分恰好能满足经营者的要求,其待配置的属性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资源消耗性特征在功能上互相满足。考虑到我国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我调节共同发挥作用,政府对市场的介入和影响远超于西方国家,政治干预是一个重要的制度特征。这为研究政治关联和财政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实验场景。本研究以2012-2016年8大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冗余资源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及政治关联、财政压力之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在国企群组中呈现“倒U型”关系,在民企中表现为正相关关系。(2)政治关联以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形式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二者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当高管政治关联级别达到市级时,政治关联对企业开始发挥替代保护作用,企业在政府的庇护之下会有意的逃避社会责任。在国企群组中并无此效应。(3)在民营企业中,政治关联弱化了冗余资源对其社会责任表现的正向作用。(4)在财政压力的影响下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行为有所差异。当财政压力增大、政府寄希望于企业的经济贡献以摆脱困境时,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相应弱化,而国企的表现反而更加突出。(5)财政压力对冗余资源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且国企受影响的程度更大。(6)虽然民营企业缺乏自觉意识,社会责任表现相较于国企更弱,但其盈利能力普遍强于国有企业,表明其未来具有很大潜力。本文跳出了以往“财务绩效—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式,辨析了组织理论和代理理论围绕企业冗余的争议,为冗余资源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企业在资源约束的环境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提供了支持。结合政治关联和财政压力两方因素,极大丰富了非正式制度、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并基于国企和民企在行为动机上的区别,明确了二者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性差异,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