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伦理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古代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之一,时至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她仍在彰显着、普适性、基础性、鲜活性价值。我国农村孝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根基和土壤,既是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样化区域性特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在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击的同时,一方面为孝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诠释,一方面是对传统孝观念的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同在。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动力,我们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历史地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孝文化,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孝文化精髓;站在应有的战略高度,从顺应时代要求出发,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积极努力。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笔者通过梳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中华传统孝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孝文化与农村社会的渊源关系及内涵特征,并得出“对中国农村孝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基本认识;第二部分,笔者以当前社会现实为背景,结合社会上的实际问题,对当前弘扬孝文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孝文化的时代性和应用性,并指出弘扬孝文化从家庭到社会都有非常迫切的需求;第三部分,笔者将目光聚焦于农村当前伦理建设状况,分析了发生在农村里的一些诸如父子不亲、婆媳不和、不赡养父母等“不孝”现象,并就这些现象归纳了农村孝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第四部分,笔者针对现实农村出现的一系列伦理道德滑坡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第五部分,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孝文化建设的路径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与建议,主要是广泛开展孝文化教育、建立孝德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通过法律手段加大约束等等;第六部分,就孝文化实践应有的基本形式作了切实的梳理与概括。
其他文献
以2007、2008沪深两市21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把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知识位势下,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市场获取两种知识获取方式对突变创新的影响。根据对西安市高新区103家高技术企业的调查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英文教学兼具学习西方文化与传播中国文化双重任务,大学英语教育应明晰课程文化属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相应调整。鉴于此,在分析师生中国文化英语教育
本文所述的道德,其含义是个体的认知结构,既非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原则概念,亦不是法律制度的补充。道德水平对于个体决策、水平合作乃至市场机制和政府计划的“合法性”都有积
的实活异──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设计方翔,刘宜春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练习课的教学设计涉及面较广,如何在诸多因素中
环境伦理建设对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开展使人们重视自身生存环境,使人类认识到要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产生许多伦理道德问题并呼唤伦理道德建设的时代,是一个中外伦理大碰撞、大交融并寻求道德共识的时代,是全球化与民族化以及特色化与现代化等关系的处
近世以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充实。然而,在社会繁荣的背后,全球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尤其是水资源危机成为人类生存和延续的潜在威胁。在中国几千年的
生态伦理是致力于人与自然界的道德评价和规范来思考问题的一门学科。最早在我国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中就包含了这一理念。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改变,生态问题逐渐
<正>设计说明:在街舞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以街舞初学爱好者作为目标用户群体,设计一款舞蹈教学应用软件。研究过程中,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将捕捉的动作数据作为游戏里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