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莺琼盆地东方1-1区黄流组一段是一新的探区,截至2011年已完钻6口探井,有三口井获工业气流,被证实为一典型岩性圈闭油气藏。但该区目的层沉积体系属于一种新的沉积类型,许多问题没有定论。井间储层变化复杂,前期研究认为的水道砂体孔隙度大,但渗透率低,但渗透率预测是油藏预测的关键。前期研究在叠后剖面上圈定的亮点砂体,有三口是真亮点,有三口是假亮点,叠前反演及其他烃检技术成功率不高,有多解性。针对以上岩性圈闭预测遇到的问题,论文一方面发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内容和技术理念,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叠前油气检测技术,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相控储层预测、物控油藏预测的储层地震学技术体系和应用流程,并应用于该区岩性圈闭预测中,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效果,在学术研究中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成果:(1)发展了Wheeler域古地貌属性提取方法,丰富了地震沉积学中地震地貌的表征技术,为精细沉积分析奠定了基础。(2)首次开发了一套相控(Wheeler反变换)储层预测的理念和技术,可以用平面相带定量控制反演的砂体雕刻,使剖面砂体解释受沉积控制,解释出的砂体具有成因标志,进而推断其物性。(3)开发了分频AVO油气检测软件,剔除多次波软件和三项式AVO叠前属性分析软件,积极发展适应海上资料特点的烃检技术。(4)首次将砂体沉积分类和叠前属性相结合,体现了一种“物控油藏”的技术理念,实现了叠前-叠后,地震-地质在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三个层次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了储层地震学技术体系,并在东方1-1区得到成功应用。以上储层地震学技术在具体工区应用方面获得以下成果:(1)在区域层序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和生物组合特征基础上,将目的层黄一段重新划分了1个三级层序(SQl);在SQ1下部依据生物组合特征、测井、地震下蚀沟道特征首次追踪了4个四级地震层序(M1,M2,M3,M4)。(2)在区域沉积、岩芯分析及M3地震沟道宽深比统计分析基础上,证实了该区主力层M3为非典型重力流沉积体系(3)用成像测井和地震地貌图首次得出主要目的层M3的沉积控制因素:古水流控制四级层序格架,非典型陆坡背景控制古地貌形态和物源供给样式,进而控制四级层序中砂体的分布规律(4)对主力层M3做了地震沉积分析,首次根据下蚀沟道的地震地貌划分了充填沟道、迁移沟道和下蚀沟道微相,首次将此微相划分和储层物性联系,认为充填沟道砂体具有好的物性,可以和叠前油气检测配合,提高油气检测精度,形成一套物控油藏的预测方法。(5)在M3中用相控预测方法,在有利微相区,用反演剖面刻画了多个有利砂体,为叠前烃类检测打下基础。(6)用叠前CRP道集做了部分叠加剖面,对部分叠加剖面做了分频处理,发现分频AVO中有低频亮点现象,在平面上和有利沉积砂体相匹配。(7)对叠前道集做多次波剔除,再用三项式AVO提取了P,G,S等叠前属性,发现P剖面亮点特征比叠后剖面对油气检测有利,在P剖面上做的吸收分析对油气检测精度也有提高,在平面上和有利沉积砂体相匹配,开辟了叠前属性和吸收分析联合烃检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