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论唐君毅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哲学诠释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君毅是第二代新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也是二十世纪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在其甚为广大、开阔的学术堂庑中,对中国传统大乘佛学所作的诠释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对唐君毅所作的中国佛教思想的诠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评述、分析,并以唐君毅为个案,对“现代性语境”下中国佛教哲学诠释的方法开展了一些省查与评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六章,各章的具体内容摘要如下:  在第一章《唐君毅诠释佛教思想之前设》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唐君毅对佛教思想的整体判释、诠释立场、诠释方法——进行了评述、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唐君毅整体宗教观及哲学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其对佛教的基本认识与态度,以及时代环境、治学方法、学思特点、价值取向等因素对其诠释所起到的潜在影响作用等。  在第二章《有无、空假之辩析——唐君毅对中国佛教般若学相关义理的诠释》中,分三节分别评述了唐君毅对肇论、成实学、三论宗吉藏学的诠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般若空”义、“般若与玄学的关系”、“二谛”义、“佛性”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一方面总结了唐君毅所作相关诠释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对上述相关义理的误解、误读之处,并尝试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第三章《如来藏与真如心之抉择——唐君毅对大乘起信论与法相唯识学之佛学道路的诠释》中,分三节分别评述了唐君毅对大乘起信论、法相唯识学的佛学道路所作的诠释,其中又主要围绕“一心开二门”义、“如来藏与真如心”义、“八识”义、“转识成智”义等佛教相关概念的理解展开对比分析研究。  在第四章《“依本以垂迹”——唐君毅对天台宗思想的诠释》中,主要对唐君毅所诠释的天台智顗思想进行了评述,其中主要围绕“权实、本迹说”、“一念三千”、“判教理论”、“圆顿止观”等概念展开。  在第五章《“宗摄空有二宗的一大创造”——唐君毅对华严宗思想的诠释》中,围绕唐君毅对华严宗法藏思想所作的诠释展开,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有“真如随缘不变”之义,法藏对“种子”所作的重新解释,华严宗的教相判释中对圆教境界的理解等问题。  在第六章《对唐君毅佛教哲学诠释方法的省查与评判》中,以“现代性”为背景,首先对唐君毅之佛教哲学诠释中所运用理性认知思维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行了概括分析,然后总结、归纳了唐君毅诠释佛教哲学中存在的五种比较鲜明的“理性化认知”取向;以此为基础,对当代佛教哲学诠释的方法进行了省查与评判,指出应当充分尊重佛教自身的言诠、理解方式,充分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限度与分际,遵循一种“整体性”原则,并倡导一种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只有这样,才有望在“现代性语境”下将古老的佛教智慧带入一种“无蔽”而“在场”的状态。
其他文献
发展哲学被视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形态,发展进入哲学中心视界,从而发展哲学成为时代的显学,然而发展哲学较其他发展学晚近起步,有诸多未尽成熟之处,抑或说发展哲学是
学位
符号与文化创造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且发展至今,随着信息时代人类文化创造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发需要面对自己所创造的符号所构成的文化世界。这样一来,在符号视野下,把文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句经典名言一方面揭示了真正的哲学既可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得到解释,反映时代精神,又具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近些年来,用于音响系统的流媒体音源,如电脑声卡音频、USB移动硬盘盒、MP3、MP4(自解码)以及CD、SACD、DVD甚至蓝光碟等,多为解压缩数模转换流音源,通常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等
自近代以来,中国基督教会进行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考,这些思考成为基督教全国“两会”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理论积淀,这些思考又与中国社会变迁紧密相连,体现了基督教信
人文精神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不同的时代,对其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关于“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传统”的讨论方兴未艾。本文意在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大背景
一rn梁家河村,据上世纪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
期刊
“专家治国”是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一种思潮,主要提倡由专家进行国家治理,其具体形态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民国时期,国内思想界也提出了特定的“专家治国”设想,且将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