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绘画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成为世界画坛上一朵耀眼的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画面中的装饰意趣显然是形成此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美术发展史表明,中国传统绘画脱胎于传统装饰纹样,后虽有工笔和水墨之分,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究其内在精神来说却有着本质的相似--“共有的、割舍不去的装饰情结”,只是显隐不一,强弱有别。所以,对“装饰意蕴”的研究应是对传统水墨画气韵、构图、造形、用色、等诸多精要进行研究时的不可忽略的要素之一。但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绘画装饰因素的解析多限于工笔绘画,无形达成了一个默识——工笔画与装饰紧密相关,水墨画则与装饰无缘,甚至在许多人眼中水墨画处在一个和装饰相对立的状态,这无疑是对双方的误解。事实上,“工”从来就不是装饰惟一之貌,水墨画也从未排斥、远离过装饰。澄清误会有助于我们对装饰和水墨绘画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使之有更大的可能性互动发展空间。相信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之独特面貌的形成立下汗马之劳的“装饰意蕴”,应该也必将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其他姊妹艺术的中对“装饰性”的把握、运用有一定借鉴意义。学习传统不能仅从形式、技巧、经验方面着眼,应从理念的美学思想上认识、体悟“果”后之“因”。清代前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期,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高峰期。明代则是这一总结的准备期,在思想领域内出现了以李贽哲学为标志的思想解放潮流和人文主义的潮流,对明清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水墨艺术杂糅儒道释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且因诸如徐渭、石涛、八大、任伯年、金农等个性鲜明之大家的出现而熠熠生辉。本文将从中国绘画美学为出发点,以明清水墨画为切入点,依次从章法、取象、用色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所呈现、暗含、折射的装饰意蕴进行剖析,并着重探索“装饰意蕴”诸因素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