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色具有民族性,“灰”是过渡色,是一个借用实物名构成的实物颜色词,一般学者认为并不是基本颜色词,因此对其的研究并不太多,而且很少人对其作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料出发总结归纳“灰”的意义系统,找出汉语“灰”的表义特点,试图语言文化色彩学等角度揭示其意义特点形成的原因,从而丰富颜色词的本体研究。本文引论部分先对中外关于颜色词的研究以及关于“灰”的专门研究进行概述,指出尚待研究的问题,即有关颜色词的研究多集中在“黑”、“白”、“红”、“黄”等主要颜色词上,对“灰”的研究很少涉及,即使有,也只是在文中用鲜少的例子说明了事,并没有深入研究,另外,对于“灰”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色彩学上,语言学上对“灰”的研究尚不足,很少有人对此做系统的研究。第一章第一小节先对“灰”字意义进行溯源,指出“灰”字意义发展的基本概况,得出结论:“灰”以物质燃烧后的剩余物这一本义为出发点不断引申出其他实物义、动词义以及抽象表示的情感义,之后产生出表颜色的“灰色”,明清时期出现表示“辈分小”等义,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的”以及“潜在的、隐蔽较好的”等义。第二小节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详细整理分析,得出汉语“灰”的十八个基本义项。第三小节从意义系统角度入手分析这十八个义项,得出结论:“灰”以本义物质燃烧后的剩余物为基础,有动作义、实物义和颜色义三个发展线索。动作义着眼于产生过程和功用,实物义,着眼于外延、外形相似和位置,颜色义从“中间状态”引申出其它意义等。第二章主要从意义引申方式以及隐喻转喻角度对“灰”意义引申进行分析,其中第一小节,主要从引申方式入手,认为其引申有相似性联想引申和相关性联想引申,并从具体的义项入手作了分析。第二小节将“灰”意义的引申与隐喻转喻理论结合,从隐喻转喻的角度探讨其意义引申,指出“灰”意义的引申是隐喻映射的过程,其中包括了自然映射到社会域、自然域,颜色域映射到法律域、心理域等,除此之外还有转喻,以具体词语为例作了具体分析。第三章在以上的分析基础上,指出“灰”在意义上的特点:1)一直保留本义—“物质燃烧后的剩余物”2)颜色义具有形象性3)通过“中间状态”引申的意义相当丰富4)通过“中间状态”引申的意义中性偏贬5)通过“中间状态”引申的意义受英语“grey”影响第四章从中国色彩观、色彩心理学等角度对汉语“灰”的意义特点及形成的原因进行阐释。结语,总结本文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