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前期课题组建立的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对经预测得出服药依从性低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验证应用该预测模型对改善患者依从性有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6-8月在保定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服药依从性得分预测,根据预测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依从组66例和不依从组99例,不依从组简单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依从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除了接受院内的常规健康教育外,不接受额外指导。干预组则在住院期间接受针对从危险因素问卷确定的影响因素的标准化干预措施。分别在预测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情况。采用SPSS 21.0对一般资料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得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对依从组和对照组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实际依从结果分别与预测情况进行一致性检验,同时应用R统计软件计算标准化的均方误差来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用服药依从性得分、服药依从人数构成比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预测后的第3个月时随访有15人失访,随访完成率为90.91%。预测后的第6个月时随访有10人失访,随访完成率为84.85%。在结束6个月的随访后,依从组53例,干预组44例,对照组43例。2.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两组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依从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值(16.111±0.793)分,53例患者全部依从;预测后第3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际值(17.15±0.744)分,53例患者全部依从;预测后第6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际值(17.08±1.124)分,51例患者依从,2例不依从。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值(12.910±1.925)分,43例患者全部不依从;预测后第3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际值(14.72±2.197)分,26例患者为依从,17例不依从;预测后第6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际值(14.88±3.935)分,31例患者依从,12例不依从。依从组与对照组患者预测结果与预测后第3个月、6个月依从结果经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分别为0.419,0.258。去除依从组和对照组预测后第3个月、第6个月有复查或复发的患者后,Kappa系数分别为0.635,0.308。4.应用R软件测量模型的标准化的均方误差(NMSE),依从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预测后第3个月、预测后第6个月的实际得分的NMSE值分别为0.497,0.681。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值(13.320±1.741)分、预测后第3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际值(16.20±1.850)分、预测后第6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际值(16.09±3.277)分,实际值均比预测值有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预测后第3个月和6个月的实际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6.干预组患者预测后第3个月的依从人数构成比是93.2%,预测后第6个月是90.9%,对照组预测后第3个月的依从人数构成比是60.5%,预测后第6个月是72.1%。经卡方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预测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依从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能够对患者未来3个月和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预测性能,需要在护理实践中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数据积累,从而构建预测性能更高的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依据该模型中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实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