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已然成为课程发展的逻辑起点,学校如何以整合的方式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图景成为重要课题。借助文献梳理发现,课程整合可以发生在学校、科目及课堂等多个层面,但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即使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也缺乏对课程整合的整体关注,尤其缺乏高中学段的案例。因此,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一所高中开展核心素养视角下学校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深度访谈、文本资料和参与式观察是收集数据的渠道。扎根理论取向下的三级编码用于建构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性理论。运用该理论,本研究对学校课程整合展开个案描述、特征分析、问题反思并就未来提出展望。研究显示,该校在整体建设课程之初就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校课程规划、融合课程开发以及课堂跨学科学习都明显体现出整合特征。具体是指,学校以课程规划为载体实现课程建设理念到方案的转化、到现实的落地,经历了先寻求规范后创建特色的过程;教师在学校指引下开发跨学科的融合课程,课程品质随教师主动意识和专业水平提升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以真实问题情境为中心的跨学科学习,配合资源和评价方式的改变,获得知识内化为思维到素养的结果。由此得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整合必然超越传统的学科本位,是用一种整体思维统筹学校课程各层各面的整合行为的总称。它由课程规划、科目与课堂教学层面合力推进,也以素养为引领综合设计与实施各个课程要素,并改变课程组织及制度以匹配整体变革。需要反思的是,教师对融合课程的困惑反映出其课程整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教师和管理者对绩效考核有立场差异,表明课程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仍有不足;管理者对自身专业性的担忧揭示出学校课程整合尚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支持。为此,应探索整合性科目的设计与实施规程;开发基于目标序列的表现性评价方案;建立教师参与课程整合的长效推进机制;引入多元化资源,形成校内外合作平台,起到减轻教师专业负担,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持续激发人员热情和课程活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