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聚醚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复配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油是一类线性硅聚合物,兼有聚合物和无机材料的特性,并且有无毒、高柔顺性链和低表面张力等特殊性质,但与部分有机溶剂和水的相溶性较差,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限制了应用范围。因此,对硅油进行改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环氧改性硅油作为纺丝油剂应用于纤维整理方面,赋予其较好的耐热性;聚醚改性硅油被广泛用做自乳化消泡剂、织物亲水防静电剂,提高了自身的亲水性能,因此本文通过本体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兼有环氧和聚醚官能团的改性硅油。氨基硅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柔软剂,具有良好的柔软性、铺展成膜性,能与纤维上的羟基、羧基等基团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为获得优异的硅油乳液,本文还将环氧-聚醚硅油与氨基硅油复配,经复合乳化剂乳化后,制备成硅油含量为20%的蓝白色稳定的乳液,并进行PAN基碳纤维原丝上油初试。(1)采用硅氢化加成反应,以环氧基烯丙基聚醚与四甲基二硅氧烷(HMMH)为原料,在氯铂酸-异丙醇存在下,合成封端剂—环氧基烯丙基聚醚二硅氧烷,通过IR和1H NMR仪器手段分析封端剂的结构,讨论了不同物料比、催化剂用量、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封端剂性能的影响,得出:当催化剂为物料总量的10ppm,物料比(Si-H/C=C)为1:1.8,65℃反应4h,得到环氧值为0.1292mol/100g,粘度为280cp,收率为84%的最佳封端剂。(2)采用本体聚合法,以封端剂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作为原料,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催化下,合成环氧-聚醚改性硅油。通过1H NMR证明合成目标产物,讨论了不同物料比、催化剂用量、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得出:在物料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7%,60℃反应3h条件下,制得环氧值为0.0930mol/100g,粘度为436-445cp之间,产率为78%的目标产物,并测试了该产物的耐热性和亲水性。(3)将环氧-聚醚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复配制备成乳液,分别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用量、复合乳化剂比例、硅油比例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氨基硅油与环氧-聚醚改性硅油的质量比为3: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AEO-3与AEO-9复合乳化剂作为最佳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占硅油总量的20%,AEO-3与AEO-9质量比为1:1。通过测试环氧-聚醚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复配乳液粒子的粒径、形貌,说明该乳液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乳液的平均表面张力值和平均粘度值说明乳液可以在原丝表面上涂覆开来。(4)采用浸渍的方式,对PAN原丝上油,进行预氧化。通过测试PAN基预氧化丝的表面形貌,得出:环氧-聚醚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复配乳液能有效避免在预氧化丝表面上产生缺陷,上油效果较好。通过测试预氧化丝的热力学性能,说明原丝经环氧-聚醚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复配乳液处理后,其预氧化丝在320℃附近开始分解。
其他文献
“微时代”从何而来?表面上看,“微时代”似乎源于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通讯方式和文艺样式的兴起,但实质上,“微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逻辑在城市社会中获得深度拓展
报纸
直流配电网技术的发展,为分布式电源、储能的接入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同时也使配电网呈现出交直流混合的拓扑形态。提出了基于安全约束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储能与换流站协调经
玉米醇溶蛋白(zein)作为一种天然的两亲性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生物凝胶、增强填料、食品、化妆品和制药工业等方面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混合蛋白质,以α-zei
本课题选取四种基础粉以及麸皮、胚芽为原料,配制11种不同加工精度的小麦粉,研究小麦粉的加工精度对传统风味馒头制作品质的影响。首先通过测定小麦粉及面团的特性指标,考查
竹笋是食用历史悠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极高的传统食品。由于鲜竹笋肉质纤维易老化腐烂,不耐贮藏,目前主要制成清水竹笋和笋干等产品加以利用。市售清水竹笋产品
由于洪水预报、洪水类型、工程状态、管理决策等诸方面不确定性因素,水库实际防洪调度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防洪安全,降低
考核工作是发展的“指挥棒”,用人的“风向标”,干部的“试金石”。$$8月25日召开的全市综合考核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解读今年新的考核办法,研究下一步考
报纸
本文运用差异施导手段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更好地诠释了“快乐奔跑”的理念,即通过终点评价跑、环道“卫星跑”、变频轨道跑、团队协作跑等多种处方手段,因人而异地开展分层次教学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分,对法学理论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后,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研究经历
诸如仿生超疏水纺织品、抗菌纺织品等功能性纺织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以往的纺织品功能化方法存在设备昂贵,原料用量大,处理过程中容易导致纺织品的吸水、透气和柔软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