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岭凹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对于姚家-嫩江组储层的研究较少,有很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必须对其加大研究力度,以利于该地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本论文是以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各项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沉积相研究及沉积相带划分,确定姚家-嫩江组的沉积体系类型与分布规律,建立其沉积演化模式,并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本研究运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构造背景和沉积相序列的演化特征,将姚家-嫩江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1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以及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单井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旋回等时对比技术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姚家-嫩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通过沉积岩石学和相标志分析,特别是结合碎屑岩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和重矿物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判别出了研究区姚家-嫩江组时期的物源方向。姚家组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西南部和南部;嫩江组时期,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和东北部。根据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化验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姚家-嫩江组的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识别出浅水三角洲、河口湾、三角洲与滩坝等沉积相类型,同时提出了新的沉积模式与沉积演化规律。姚家组沉积时期,早期湖盆整体抬升,水体变浅,氧化强烈,物源供应不足,造成沉积速率低,非补偿性的沉积特征明显,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晚期湖盆又开始扩张,处于湖盆的缓慢水进期,由于物源供给不足,以河口湾沉积体系发育为主。嫩江组沉积时期,嫩一、二段主要是湖泊沉积环境,水体规模达到最大,发育半深湖-深湖和滨湖-浅湖沉积,零星分布薄层滩坝砂体;从嫩三段开始至嫩五段时期,水体逐渐变浅,湖盆范围缩小,东北部由于物源注入,主要发育水退型正常三角洲沉积体系,并由东北部持续向盆推进,尤以嫩四段沉积期的推进最大,东南部则缺乏恒定物源注入,以泥质沉积为主。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先进的岩矿分析测试技术,对研究区姚家-嫩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姚家-嫩江组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内孔、铸模孔,少见特大孔和裂隙等,以粒间孔和粒内孔最为发育;喉道类型可划分为孔隙缩小型喉道、可变断面收缩型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四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其物性特征,研究区内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范围较大,且不同层段有不同的孔渗分布特点;孔隙度与渗透率呈现一定的的正相关关系,渗透率随孔隙度以指数形式增长,相关系数较高。通过对影响储集性能的多种因素进行评价,认为沉积微相和储层成岩作用等因素对研究区储集层性质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