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中发生放射性口腔炎提供相关经验与证据,有助于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高危患者,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干预。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纳入2018年05月~2019年10月于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进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资料收集表,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饮酒、吸烟、BMI、TNM分期、口腔PH值、口腔卫生情况、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治疗及使用口腔保护剂方面等临床指标。采用SPSS24.0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9例研究对象,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共有146例(86.4%),无口腔黏膜炎23例(13.6%);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I级口腔黏膜炎14例(9.6%),II级口腔黏膜炎58例(39.7%),III级口腔黏膜炎68例(46.6%),IV级口腔黏膜炎6例(4.1%)。患者在性别、体质指数、饮酒、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及医疗支付方式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吸烟和受教育程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在疾病分期、口腔情况、合并化疗、黏膜保护剂及口腔PH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85,95%CI=1.012-1.615,P=0.023)、吸烟(OR=1.274,95%CI=1.095-2.007,P=0.008),口腔卫生情况越差[良(OR=1.223,95%CI=1.098-2.077,P=0.006;差(OR=1.367,95%CI=1.024-2.890,P=0.012)]及口腔PH值[7.0(OR=1.728,95%CI=1.420~2.541,P=0.003)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明显相关,是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86.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吸烟、口腔卫生情况、口腔PH值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高危因素。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对放射性黏膜炎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及健康教育,以降低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