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elinker在1972年提出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他指出,当第二语言学习者内化了法则系统中含有不同于目标语系统规则时,学习者就停止了该规则的学习,所以不能达到目标语的语言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石化现象。因为石化具有普遍性、顽固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所以它严重阻碍了中介语的正常发展,许多学习者即使付出大量的努力都收效甚微。对于石化成因,可谓纷繁复杂,究竟什么是最终导致因素至今也无定论,逐一研究各种导致因素来寻找缓解办法固然全面,但没有重点也不切实际。因此笔者从自身能力出发,决定单从课堂里教师口语纠错反馈角度来深入探讨语言石化现象的缓解问题。近二十年来,课堂纠正性反馈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外已经有很多的基于语言课堂纠正性反馈对化解石化现象的实证研究。但在国内,关于纠正性反馈尤其是口语纠错反馈对化解语言石化现象作用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采取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内蒙古农业大学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为期四个月的纠错反馈教学,获取实验前后两组数据,来考察实验对象是否存在语言石化现象,如果有,则通过为期四个月的纠错反馈教学,石化现象是否得到化解。通过精心安排实验过程,仔细监督实验实施,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经过比较,实验组比控制组在各项常见语法项目的石化缓解方面表现较好,教师口语纠错反馈有助于学生克服那些常见的语法项目的石化现象。对于教学的启示是,我们应重视课堂中的纠错问题,不应对错误过于放纵,导致错误的僵化和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