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城镇空间研究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前沿,人们日益认识到从区域角度研究城镇和从城镇角度研究区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区域城镇空间结构(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City-town)是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资源条件、工程枝术和建筑空间组合等区域组成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上的综合反映,是区域经济社会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是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研究,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做出科学评价,并在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现状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并运用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规律、机制和手段,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重构及优化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可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相关基础理论作了简要阐述,在阐述相关基础理论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对部分传统理论作了一定的延伸与发展;然后综合分析了影响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中特别提到了“重大城市事件”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作用;此后再在前述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指出了进行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及其优化目标,并提出了构建区域城镇空间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接着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等科学方法,选取区域城镇空间分布维度、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区域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公路通车密度、区域城镇密度6大指标建立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进而,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浙中地区的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发现2001年-2009年这近10年间,浙中地区城镇空间结构大体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其整体的协调性在此期间,不仅没有得到优化,反而呈现些许恶化的趋势,而区域首位城市的缺失,是浙中地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首要障碍;最后,在对浙中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合理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浙中地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总的思路:保持、统筹、发展与提高。即:保持政府对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高投入:统筹发展区域经济、城镇建设与城市化;重点加快发展以金华和义乌两市为核心的“金—义都市区”,促进“双核”型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提高区域核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