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军制度是明代军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广西是明代班军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对广西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班军制度的起源及其概况进行研究,探讨其演变的进程、来源、数量及其地理分布,剖析广西、湖广、贵州、广东等地地方官员围绕班军制度的争议原因,进而揭示其对于广西地方社会以及整个明代军事制度的影响。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约45000字。其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卫所制度的衰落分析广西班军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自古以来,广西地区就是中原和岭南地区交流的必经之道,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广西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明初,政府在广西设置了大量卫所,但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频繁的镇压活动,导致广西卫所士兵大量死亡和逃亡,严重削弱了广西地方卫所的军事实力。为了弥补广西地方卫所兵力的空虚,朝廷从湖广、广东、贵州等地征调卫所官军轮班戍守广西。第二部分,叙述广西班军的概况。广西班军分为外地班军和本地班兵,其中外地班军包括湖广、广东、贵州三省的卫所旗军,本地班兵则是来自广西本省的土兵。在不同时期,各类班军在广西地区的数量及地理分布、班期、人员构成都不尽相同。第三部分,详细分析广西、广东、湖广和贵州地方官员针对班军轮戍广西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广西班军制度自确立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从纵向角度来看,明政府希望有一支低军费、良好稳定的兵源,而地方却不堪其累;从横向角度来看,由于戍守广西的班军粮饷完全依赖于广东、湖广等地,导致责任的严重失衡,势必招致他省官员的反对。虽然争议不断,广西班军制度却仍然延续到明末,从未断绝,这其实是多方博弈形成利益平衡的结果。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广西班军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比宋、元前朝的更戍、镇戍制度以及明代的京操、边班制度,归纳出广西班军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广西班军各项数据的分析,揭示广西班军制度对广西当地及其派出班军各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