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睢杞太地区是黄泛区的中心地区,这一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天灾人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战争、灾害影响十分严重。睢杞太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建立,经历了创建、发展、胜利三个阶段。中共水东地委及所领导的睢杞太抗日根据地在救灾工作、民主政治、抗灾救灾、生产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回应了灾区民众的诉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睢杞太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在抗战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本文主要针对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灾荒和救济工作展开,深化对于黄泛区和抗日根据地的个案研究。本文包括前言、正文五章和结语等部分。前言介绍相关问题研究现状,明确论文选题依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睢杞太地区在抗战期间遭受了严重的天灾人祸,损失严重,但其区位优势明显,国民政府、日伪、中共等三方势力在此展开激烈争夺,地方武装趁机兴起,为害乡里。中共中央鉴于豫东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指示建立根据地。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章政治建设为救荒奠定基础。为了更系统全面的组织救灾工作和各项建设,中共水东地委领导根据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并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取得人民群众支持,领导生产救灾,共同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抗灾救灾工作。中共水东地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应对灾害,在根据地内开展了多项救灾工作,从水利设施建设、灾民救济、减轻负担、防疫治病等最急切的方面入手,优先解决。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帮助灾区民众渡过了难关。第四章开展生产建设。根据地通过开展生产救灾、赎地运动、移民垦荒等方面的生产建设活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生产积极性,保障了党政机关和军民的供给,突破了日伪、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提高了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威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第五章社会建设为救荒提供保障。中共水东地委还从内部建设入手,改善军民关系,加强宣传教育,激发全体民众的抗日热情,治理匪患,开展反资敌运动,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结语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建设和生产救灾具有明显的特点:相对于国民党救灾政策,救济政策多关注弱势群体,救济成效更为明显;在开展救济措施的同时注重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根据地社会建设与军事斗争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