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热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如何改善城市热环境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使用最多的类型,其绿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居住的环境质量,现有研究中对上海市居住区绿地空间结构影响地表热环境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开展城市居住区绿地空间结构对地表热环境作用机理的研究并提出改善地表热环境的绿地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既可以弥补城市绿地降温作用机理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又为科学规划居住区绿地、优化居住区绿地空间结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居住区绿地在降温增湿、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建设宜居生态居住区的迫切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不同区域居住区绿地缓解热环境的分析以上海市地表温度分布为参考,根据城乡梯度和建设年代选择4个不同区域的社区(黄浦瑞金社区、徐汇龙华社区、闵行莘城社区、松江方松社区)作为研究样区,在每个研究样区内选择典型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居住小区绿地指标因子(绿化覆盖率、乔灌草比例、建筑密度、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最近距离、平均邻近度等)与地表温度的相互关系,探讨每个居住区的热环境影响因子,并针对性的提出面向地表热环境改善的居住区绿地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黄浦瑞金样区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乔木比例、平均斑块面积、平均邻近度指数与地表温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平均最近距离与居住区地表温度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斑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2)徐汇龙华样区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乔木比例与地表温度存在显著极负相关,斑块面积变异指数显著负相关;建筑密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平均最近距离显著正相关。3)闵行莘城样区绿化覆盖率、乔木比例与地表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建筑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4)松江方松样区居住区的建筑密度与地表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绿化覆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乔木比例呈显著负相关。5)在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居住小区的基础上,获取影响上海市居住小区地表温度的主要指标因子,地表温度与乔木比例、绿化覆盖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斑块密度、建筑密度、平均最近距离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邻近度、平均斑块面积变异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呈现显著负相关。(2)上海市居住区热环境指数评价在晴朗微风,夏季地表高温达到37℃左右时,上海市热环境指数TEI公式为:TEI=10+(-10A/0.5+47.11B/0.08+0.13C/30)。当TEI为0~2.2时,居住小区温度降温在3~3.9℃之间,热环境水平优秀;当TEI为2.2~6.1时,居住小区温度降温在1.5~3℃之间,热环境水平良好;当TEI为6.1~8.7时,居住小区温度降温在0.5℃~1.5℃以下,热环境水平一般;当TEI>8.7时,居住小区温度降温在0.5℃以下,热环境水平较差。(3)居住区热环境优化提升策略的验证针对4个不同的样区,分别选择雁荡路里弄、汇龙花苑、好世鹿鸣苑和施贤苑作为典型居住小区,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ENVI-met中模拟24小时内居住小区优化前后微气候的动态变化,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居住小区热环境的变化,验证优化提升策略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地表温度相对于与优化前,四个居住小区全天的平均地表温度分别降低了0.27℃、0.19℃、0.19℃和0.23℃,并且居住小区的地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优化后的居住小区热环境得到改善,本文提出的不同区域的居住区热环境优化模式得到验证,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运用,为热环境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