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制度信任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指某一社会交往主体对其他社会交往主体能作出符合制度规则或规范的期望,而制度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制度是信任达成的基础。本文以制度作为信任研究的对象,试图研究制度和信任的关系。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例,选取山东省某个农村的实施状况为研究个案,总结了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状况。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热情不高,虽然参与其中,但对城居保制度的内涵、特点等了解不深入,故其参与也不具有深度。这一问题的产生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制度信任产生过程的各个环节去剖析,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引出了研究的问题以及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其次,介绍了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和深度访谈;再次,梳理了关于信任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整体思路,并提出创新点。第二章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从信任和制度各自的定义出发,界定了本文所要探讨的制度信任。并阐述了制度和信任的关系:制度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制度参与的起点,信任与制度参与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第三章K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历程,结合K村的具体实施状况,总结了K村村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主要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进行阐述:村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认知不完全;参保不够积极或深入,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观望的态度,信任度不高。第四章对村民参与城乡居保过程问题的分析。从制度信任产生过程的角度,分别从制度环境、制度建设和制度实施过程寻找问题根源。制度环境方面农村缺乏制度信任的信任模式,加之制度权威性不够,使得农村不具备较好的制度信任环境;其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不足,难以实现其“保基本、全覆盖”的目标,使得制度受众对其未来预期不够,信心不足;再者,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信任被损伤,加之基层乡村干部的权威不足,使得制度受众对其政策的宣传持怀疑态度,最后,乡村精英群体的没落,使得村民对其的信任和依赖程度降低,整体上削弱了农村社会制度信任的总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村民对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水平有限。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首先基于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得出的本文的研究结论,其次根据第四章阐述的问题根源,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主要是从信任文化的培育、制度本身的设计以及政策宣传方面入手,同时还应强化政府责任。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局限与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指涉及计划、组织、调查、控制、协调、监督、检查、处理及反馈等多控制环节的综合管理为一体化的工作网络。现有很多因素对构建和完善农产
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党和政府近几年倡导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尤其是在南水北调水源地等生态薄弱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以南水北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阿勒泰地区的实施,标志着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进入兼顾民生的发展时期。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补偿标准低、草畜平衡难度大
本文通过对夏衍改编创作的方法研究,以《祝福》《林家铺子》为具体实例,阐述了作为改编者首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总结了在电影改编中,选取好作品、设置人物等电影化的改编方法与
目的探讨双手及腕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8例初诊的RA及疑诊为RA的多关节炎/痛患者进行双手和腕关节行MRI扫描检查及临床评价,并对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城乡发展严重脱节,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为实现城乡经济良好互动,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十八大更是在总结十年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每年GDP以超过8%的平均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的GDP总量仅次于美国,高居世界第二。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加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重大
随着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和农业结构的优化整体,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农业生态园在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形态,如何推进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值得深入探讨。论文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一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认真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是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善草原生态的迫切需求,也是增加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