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指某一社会交往主体对其他社会交往主体能作出符合制度规则或规范的期望,而制度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制度是信任达成的基础。本文以制度作为信任研究的对象,试图研究制度和信任的关系。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例,选取山东省某个农村的实施状况为研究个案,总结了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状况。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热情不高,虽然参与其中,但对城居保制度的内涵、特点等了解不深入,故其参与也不具有深度。这一问题的产生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制度信任产生过程的各个环节去剖析,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引出了研究的问题以及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其次,介绍了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和深度访谈;再次,梳理了关于信任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整体思路,并提出创新点。第二章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从信任和制度各自的定义出发,界定了本文所要探讨的制度信任。并阐述了制度和信任的关系:制度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制度参与的起点,信任与制度参与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第三章K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历程,结合K村的具体实施状况,总结了K村村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主要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进行阐述:村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认知不完全;参保不够积极或深入,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观望的态度,信任度不高。第四章对村民参与城乡居保过程问题的分析。从制度信任产生过程的角度,分别从制度环境、制度建设和制度实施过程寻找问题根源。制度环境方面农村缺乏制度信任的信任模式,加之制度权威性不够,使得农村不具备较好的制度信任环境;其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不足,难以实现其“保基本、全覆盖”的目标,使得制度受众对其未来预期不够,信心不足;再者,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信任被损伤,加之基层乡村干部的权威不足,使得制度受众对其政策的宣传持怀疑态度,最后,乡村精英群体的没落,使得村民对其的信任和依赖程度降低,整体上削弱了农村社会制度信任的总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村民对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水平有限。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首先基于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得出的本文的研究结论,其次根据第四章阐述的问题根源,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主要是从信任文化的培育、制度本身的设计以及政策宣传方面入手,同时还应强化政府责任。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局限与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