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加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正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并且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黑龙江省历来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充分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有待转移。成为阻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始终是黑龙江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详尽梳理了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并尝试从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地区实际出发,探寻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规律。首先,在重新厘定农村劳动力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明本文要借鉴和参考的经济理论,即: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托达罗的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舒尔茨的传统农业改造理论、斯塔克的新经济迁移理论。其次,通过对绥化市北林区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回顾、现状的描述及转移特征的分析,从而探求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性因素。最后,运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成分分析,揭示出影响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首先是人均GDP,其次为人均耕种面积,第三为单位面积产量。利用聚类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对其制约因素进行进一步论证,进而对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同时为加快促进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合理的对策及政策建议。本文的论证结果表明,在对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进行研判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北林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北林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第一,落实政策,保持规模,确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机制;第二,强化培训,加强管理,确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方式;第三,增强扶持,提高服务,确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