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FABP和hs-CRP水平,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参照来探讨其与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的关系,并评估H-FABP和hs-CRP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预测价值,希望能为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预测与干预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 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其分为三组:(1)颈动脉IMT正常组(T2DM-A): IMT<1.0mm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11±7.22岁;(2)颈动脉IMT增厚组(T2DM-B组):1.0mm<IMT<1.5mm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1.57±8.47岁;(3)斑块组(T2DM-C组):颈动脉IMT>1.5mm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53±9.79岁。同时选取30(男17例,女13例)名在我院查体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平均年龄50.03±10.25岁。 2、实验方法 2.1 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者禁食12小时后于次日清晨8点前用两管5ml规格的肝素抗凝和一管5ml的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静置30min后放入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分钟,吸取其中一管肝素抗凝管内的血浆于冻存管内,-80℃贮存以备以后成批检测H-FABP,其他两管血样交给检验科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hs-CRP水平 2.2 试验方法 血清H-FAB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实验具体步骤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最后根据样本的吸光度计算出各H-FABP浓度;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由我院检验科利用自动分析仪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指数HOMA-IR=FBG x FINS/22.5;由我院超声科医生利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将IMT<1.0mm定为正常,1.0<IMT<1.5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局部IMT>1.5mm定为粥样斑块形成。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t检验作两组间的比较,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s T3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及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各组血清hs-CRP、H-FABP水平比较 NC、T2DM-A、T2DM-B、T2DM-C组hs-CRP水平分别为1.10±0.82 mg/L、1.96±1.20 mg/L、3.62±2.61 mg/L、5.95±3.76 mg/L,T2DM-C组hs-CRP浓度最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B组与T2DM-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A组与N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着IMT值增大,H-FABP在各组的水平也逐渐升高,分别为4.15±1.14 ng/ml、6.28±3.71ng/ml、8.76±3.74 ng/ml、11.75±6.67 ng/ml,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三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hs-CRP及H-FABP与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SBP、FPG、LDL-C、HbAlc呈正相关(P<0.05),与DBP、BMI、FINS、HOMA-IR、TG、TC、HDL-C无相关性(P>0.05); HFABP与SBP、DBP、FPG、FINS、HOMA-IR、LDL-C、HbAlc呈正相关(P<0.05),与BMI、TG、TC、HDL-C无相关性(P>0.05)。 3.IMT与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IMT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颈动脉IMT与病程及LDL-C、hs-CRP、H-FABP水平密切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37、0.348、0.590、0.601;与SBP、FINS、HOMA-IR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5(P=0.013)、0.225(P=0.016)、0.234(P=0.025); IMT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回归分析曲线评估表明hs-CRP和H-FABP的水平与IMT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P<0.001) 4.糖尿病颈动脉IMT危险因素分析 在糖尿病组中以IMT为因变量,其他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H-FABP、病程、LDL-C最终进入回归方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778,决定系数R2=0.606,各回归系数分别0.351、0.274、0.283、0.202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H-FABP、hs-CRP对颈动脉斑块预测分析 hs-CRP及H-FABP的ROC曲线分析评价其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诊断能力,结果显示:hs-CRP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为0.791,95%可信区间为(0.693~0.886,P<0.001),H-FABP的ROC下的面积为0.763,95%可信区间为(0.671~0.841,P<0.001);hs-CRP升高时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率为47.6%、阴性预测率为86.6%;H-FABP升高时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68.1%、阳性预测率为44.4%、阴性预测率为88.2%;两个指标同时升高时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敏感度为:64.5%、特异度:83.3%、阳性预测率64.5%、阴性预测率87.3%。 结论: 1.H-FABP与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呈正相关,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 2.hs-CRP与H-FABP可以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管斑块形成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