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了解学生以及正确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和依据,它不仅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手段,还是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的途径,更是学生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自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可谓是“风风火火”,对于作业的改革我们只能说“冷冷清清”。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现实的化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的“一刀切”现象非常普遍。基于以上现象及问题,我们选择了“创新化学作业设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的探索”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中学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是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在详细分析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创新化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思路。接下来,通过问卷调查对广西区内的玉林第十二中学、崇左市高级中学、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柳城中学、莲花中学五所中学高一年级的100名学困生进行化学作业的现状的调查,从化学学科的兴趣、成绩情况、化学作业布置情况、化学作业完成情况、化学作业批改情况、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业的态度等五个方面收集相应的数据,得出化学作业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作业数量多且难、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对象没有分层、作业内容枯燥、作业评价方式单调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化学学困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学困生为了应付老师,抄袭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会引起恶性循环,不仅不能发挥作业作为课堂延续的功能,反而吞噬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化学教学质量的下降。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基础,提出化学学困生作业设计的5个基本原则:适合性原则、关怀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构建出化学学困生作业设计的5个方法:设置分层作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采取补救作业,重拾学习的信心;利用开放作业,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互帮作业,增强交流的能力;放手自编作业,彰显各自特长,且提出相应的化学学困生作业批改的4个基本原则:互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和化学学困生作业批改的3个基本方法:评语批改、面批、零批改。基于以上的理论构想,我们于2012年9月-2013年1月在玉林实验中学高一(9)班进行了创新化学作业设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的探索实践研究。以2004年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习内容为载体,围绕着学困生对化学作业进行了创新设计。实验班学困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按照新的设计思路进行实施,对比班学困生的作业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在实验研究结束后,我们通过期考成绩和问卷调查(后测)收集相关证据,并对本文所设计的作业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我们所设计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树立对化学学习的自信。也就是说,我们所建设的学困生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是有效的。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作业的设计与学困生学习效果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化学老师应该为学困生设计适合的作业,给学困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再加上研究时间短,在问卷的编制、作业的设计以及问卷数据的处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