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是一种在钢—混组合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粘钢法和增大截面法的有效组合。为了研究不同的设计参数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T形梁进行试验研究,加固设计参数主要有植筋间距、栓钉间距和损伤程度。试件量测的内容有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产生以及发展状况等。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的破坏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1)弯曲破坏,即试验梁底部钢板和原梁受拉纵筋相继屈服后,很快上缘混凝土压碎;(2)界面剥离破坏,指新老混凝土界面以及钢板—新加混凝土界面的纵向开裂或竖向张开破坏,这主要是由于界面设计不良等原因造成的;(3)超筋梁破坏,主要是设计时未考虑最大配筋率的限制所造成的;(4)斜截面抗剪不足引起的破坏;(5)斜截面抗弯破坏。试验中2根矩形试验梁发生剥离破坏,2根发生弯曲破坏,4根T形试验梁均发生弯曲破坏。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利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承载力及刚度,这主要是由于钢板的存在抑制了裂缝的开展和加固混凝土增大了试验梁截面造成的;植筋间距对加固梁的承载力具有一定影响,在不发生锥体破坏的前提下,植筋间距越小承载力越大;剪跨比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结构延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剪跨比越大,界面剥离的可能性越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梁加固前后的抗弯性能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数值计算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试验梁发生弯曲破坏时的受力性能,但对界面相对滑移的模拟尚存在不足。采用塑性方法分析了试件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建议了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在弯曲破坏时吻合较好,脆性剥离破坏时相差较大,同时计算公式中考虑了二次受力的影响,可广泛用于实桥加固。提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指南,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地震发生后,强震动观测台网可以获取灾区分布式台站位置的强震动记录,基于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可以快速地评估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以迅速判定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尤其是地震极震
随着需要加固改造的桥梁越来越多,对桥梁结构的加固设计、施工和质量等问题已经开始重视。桥梁加固施工的隐蔽项目多,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和加固施工技术手段差异明显,很
目前,500MPa级细晶粒钢筋已被纳入我国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试验资料而尚未列入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
固化土的微观结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分析固化土的微观特性,可以从微结构入手分析固化剂对土作用的本质,确定土的微结构特性参数与其宏观工程性质的关系,进而研究土
本文在广泛研究中外文献基础上,借鉴以往成功的工程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对隧道下穿既有地铁建(构)筑物这类工程问题所涉及的核心技术问题、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等系统
大跨径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与结构状态评估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如何根据实测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正确的进行大跨径桥梁的结构状态评估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公路交通量急速增长,大型重载的运输工具越来越多,这对公路桥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一部分公路桥梁由于结构老化、车辆荷载的增加、不利环境的影响以及养护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