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手术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象: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视网膜病组所收治入院的同一术者连续103例(103眼)原发性RRD患者。入选标准:有症状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直接或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范围超过赤道后2DD以上。排除标准: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如渗出性、牵引性及外伤性等),黄斑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症状性视网膜脱离(包括临床及亚临床型视网膜脱离),既往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临床数据资料不全患者。分组:研究组符合以下两条标准任何一条(共30眼):视网膜脱离伴有视网膜下限局线;明确的视力下降或视野遮挡3月以上并与眼底检查结果相符合。不符合上述两条标准者组成对照组(共73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按术后视力是否提高进一步分组分析。手术选择:根据患者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分布、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增殖等情况以及术者经验和熟练程度分别选择玻璃体切割术或者巩膜扣带术,其中前者根据晶体混浊程度部分联合白内障手术。研究指标:分析性别、年龄、眼别、术前矫正视力、视网膜脱离范围(累及象限数)、裂孔类型、位置、数目、大小、眼轴长度及有无人工晶体等与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形成相关因素;术后比较随访时间、视网膜复位及矫正视力提高况及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未复位原因等。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AS9.1,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Wilcoxon两样本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作成组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萎缩性裂孔(OR=7.997p=0.007),下方裂孔(OR=14.127p<0.0001),术前矫正视力(OR=1.636 p<0.0722);两组视力提高率及视网膜复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245、0.7190, Fisher精确概率法);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提高与患者病史呈显著相关性(p=0.0345Wilcoxon两样本检验)结论:萎缩性裂孔、下方裂孔、术前矫正视力为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及复位率与非陈旧性相仿,影响其视力提高主要因素为病史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