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安1954年在台湾出生,1981年进入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研究所,后取得艺术制作硕士学位。作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李安以他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气质受到广泛的关注。李安电影作为一种知识分子话语系统而富有强烈的思辨性。他在电影里以与众不同的心理视角去探讨超越中西方文化的人性主题,在个人自我精神探索的同时,也带给世界电影美学思想上带来很大的启发。本文运用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等方法,对李安电影进行深度的解读。本文希望通过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电影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细致分析,以及对其文化背景的追溯,可以对李安电影的美学风格有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本文通过对李安电影的文本分析,牵引出其作品内在隐藏的两大主题:性别主题和尴尬而亲密的家庭关系。性别主题是对电影中几类性别形象的研究,包括:父亲形象、女性形象和同性恋形象。这几类性别形象或显性或隐性地出现在李安电影里,并具有很明显的延续性。李安电影选取这些形象本质作为切入的心理视角,呈现他独特的内心世界。尴尬而亲密的家庭关系作为李安个人心理空间的最重要部分,是他对人性理性思辨的起点。其次,通过对李安电影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的研究,以及对电影隐喻层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李安在电影的美学形式上对好莱坞类型电影顺承的同时注入自己的个人风格,在不动声色中消解了传统电影的美学思路,构筑起自己的表意系统。他把深刻的理性思辨寄寓于一种淡雅、优美、精致的艺术形式之中,使人性真实与艺术美感达到了和谐统一。最后,本文希望从李安电影中挖掘出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李安身处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文化背景中有种种复杂因素的存在。其中在他作品中最突出地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西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道家的文化思想和语言策略是激发李安电影审美激情的重要因素,而中和之美的美学理想则造就了李安电影沉着舒缓的气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对李安电影产生深刻的影响。他在电影中的思考透露出浓厚的存在主义意味。通过对李安电影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主义影响了文本意义的深层属性。本文以“色”和“戒”来概括李安电影的表意特征,但并不是对李安电影的美学风格在文艺研究上作简单的二分:例如“理智”与“情感”的笼统描述。我认为,李安电影无论从形式和内容来看,都是一个统一而复杂的美学系统,“色”代表它庞大纷繁的美学体系和多元的美学探索,“戒”则代表其理性统一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