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伦理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居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儒家伦理体系是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为准绳,以“礼”为行为规范,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伦理体系,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在儒家伦理中居核心地位的仁学,对我国古代文化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如何使古老的仁学思想焕发出现代价值,是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所参考。在所有儒家经典中最能反映孔子仁学思想的莫过于《论语》,其中出现“仁”的章节多达五十七处,而每次孔子对“仁”的解释又不尽相同。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分析,笔者认为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仁的内容,达仁的方法,仁的作用。概言之,“仁”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端于两点,即人之本质为人和“仁者,爱人”。孔子首先把人当做人来看待,发现了“人”,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去“爱人”,由“亲亲”之爱扩展到家国、天下,这是“仁”的本质内容,“仁”的内容、作用及其修行方法均由此延伸而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又被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文章在综合考察了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海外新儒学的理论阐释之后,结合自身的研究,认为在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孔子的仁学思想仍具有向现代性转化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弘扬孔子仁学思想的合理成分。文章的最后论述了孔子仁学对新时期社会建构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我国社会道德不断滑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人们普遍缺乏精神归属感。通过对“仁”的研究发掘有利于重建中国的社会道德,有利于重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团结,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